從用心守護的“品質孕育”,到屢獲認可的“品牌認證”;從電商直播開辟的“云端銷路”,到農旅融合催生的“田園經濟”……越來越多的惠州品牌農產品正一步步打破地域局限,以嶄新的姿態活躍本土、走出嶺南、遠銷海內外,書寫著品牌“出圈”的惠州故事。
如今,“8字形”的218最美旅游公路不僅串聯起16個主題驛站、54個行政村,更孕育出眾多特色產業,形成輻射全域的致富路網。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正成為惠州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譜寫著一曲山水交融、產村共融的振興樂章。
走訪特色產業、設計品牌包裝、挖掘鄉土文化、關心民生福祉……在“百千萬工程”推進中,博羅縣湖鎮鎮團委主動作為,引領廣大青年大學生爭當“百千萬工程”建設生力軍,以“校地聯動、青春賦能”為核心,精準對接高校資源與鄉村發展需求,與暨南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7所高校結對,聯合各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落地實施22個實踐項目,涵蓋助農直播、特色農業、民生服務、黨建共建等多個領域,形成“專業賦能、實踐增效、成長共進”良好格局,以青春之力激活鎮域高質量發展動能。
通過“美麗家園”項目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引進特色產業推進鄉村產業振興,黨建引領、文化鑄魂凝聚鄉村發展動力……近日,記者隨市移民辦工作人員走訪新豐江水庫移民村——博羅縣湖鎮鎮下村村和長寧鎮新江村,感受移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喜人面貌。
在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龍門段的香溪谷驛站,騎行愛好者張先生停車走進驛站,在落地玻璃窗前眺望山霧綠意,深吸一口氣。“就像突然闖進了一首宋詞里。騎累了,在這里喝杯茶,看看山,仿佛自己也成了詩詞中的人。”他所說的“詩”,正源自蘇軾筆下的“十六樂事”。這座隱于山谷的驛站,對應的是“客至汲泉烹茶”的意境。
日前,“嶺南仙境·宿享羅浮”環羅浮山民宿與精品酒店旅游推介會在羅浮山腳下的浮生六季生態園舉行。這場匯聚政企媒多方力量的行業推介會,不僅是博羅縣整合環羅浮山住宿資源、擦亮文旅品牌的重要舉措,更是助力惠州打造“廣東省鄉村酒店第一高地”的生動實踐。
秋高氣爽,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日前,記者走進惠城區汝湖鎮仍西村一處番石榴果園,一顆顆套著白色保護袋的番石榴映入眼簾,果實飽滿圓潤,綴滿枝頭。一旁,果農正忙著采摘果子。
在黃金海岸,觀“銀沙耀碧天,海浪舞翩躚”;到上角村美麗田園,品“阡陌交通接稻田,綠水青山繞屋前”;行走在村落里,沉浸式體驗歷史悠久、底蘊豐厚的非遺文化——這幅動靜相宜的山海美景,正是大亞灣開發區霞涌街道結合“百萬千工程”建設精心打造的“金田銀沙·山海共舞”美麗鄉村走廊。
黛色島嶼枕著琉璃般的海灣,綿長的海岸線上村落星羅棋布。行走在澳頭,游人可以邂逅郁郁蔥蔥的大涌村、繁華熱鬧的金門塘村、背山面海的衙前村,乘船出海,登上四面環海的東升村,看海天一色,聽漁舟唱晚。
驅車駛入惠陽區沙田鎮金桔村,700米海拔的三坑頂云霧繚繞,山間茶園翠色欲滴。這里出產的桔塱茶,曾隨漂洋過海的村民香飄港澳臺與東南亞;如今,它不僅入選惠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金葉子”。今年以來,一批又一批研學團隊、游客循著茶香而來,在品味茶湯草木清香的同時,觸摸一段跨越百年的匠心傳承與鄉村蝶變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