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奔涌,滋養嶺南文脈;教澤綿長,育得桃李芬芳。辦學14載的惠州市東江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東高),堅持以“源深行遠,潤澤生命”為辦學內核,把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將教育家精神切實融入辦學治校全過程,在惠州基礎教育版圖上寫下堅實的育人篇章。
2025年高考,惠州市東江高級中學取得亮眼成績。
今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提出“加強數字化和全流程管理、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強化核心素養培育”,為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錨定航向。循著這一時代導向,東高以“立學課堂”教學改革為抓手,助推學校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教育強國建設東高新篇。
黨建之基:把穩課堂改革的方向舵
黨建引領,方能行穩致遠。東高深知黨建必須融入課堂、師資建設,方能彰顯引領實效。是以,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核心要求,構建起“黨建+思想育人、五育融合、課程改革、協同育人”的立體路徑,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堅實保障。
在具體實踐中,東高建立“書記領學+黨員研學+師生共學”機制:每月開設“領導班子思政講堂”,開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校本課程,把紅色基因融入日常教學;創新“理論學習+實踐研學”模式,組織黨員教師赴東江縱隊紀念館等紅色基地學習,構建“行走的思政課堂”;打造“黨建文化長廊”“紅色書吧”;建設“黨建云平臺”;推進“一支部一特色”建設……讓黨建文化浸潤校園每個角落。
破局之思:掀起靜悄悄的課堂“革命”
正值舞勺之年的東高,以黨建品牌為堅實依托,反復論證“南通教學改革成功經驗”與學校教學實際的契合點,經過審慎考量,作出“開啟立學課堂教學改革助推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決策。
“一來,是我們苦傳統課堂久矣;二來,在惠州頭部高中擴招生源等諸多挑戰面前,東高必須從課堂教學改進入手,掀起一場靜悄悄的‘革命’!睎|高校長張正凱這句話,一針見血地點明該校推進立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動因,也道出師生對傳統課堂的普遍困惑。
辦學14載的惠州市東江高級中學堅持以“源深行遠,潤澤生命”為辦學理念。 本版圖片由學校提供
傳統課堂多以“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填鴨式灌輸、機械式訓練屢見不鮮,難以落實新課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東高立學課堂教學改革,就是要打破傳統課堂的局限,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同學們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我會學’‘我樂學’!睆堈齽P介紹,此次教學改革非另辟蹊徑,它與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普通高中新課改的核心方向高度契合。從學校自身發展看,立學課堂更是“源深行遠,潤澤生命”辦學理念的深化實踐,將有效賦能東高培養有本領、有理想、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何為立學課堂?“其核心就是立德樹人、學為中心”,張正凱進一步解釋道,立學課堂的本質是“在立學中育人,在育人中立學”,實現“立人、立根、立身”的統一!傲⑷恕奔磁囵B健康全面發展的人;“立根”是立中國人的根,培育具有中華優秀文化,愛黨愛國的人;“立身”則是培養有獨立思考、理性精神的學生。它的理念,實則有力回應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
實踐之變:從“老師教”到“學生學”
立學課堂是一次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的深刻變革。在教學要求上,確立“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12字準則,要求教師把控講授時間,把更多課堂空間留給學生;在教學原則上,堅守“以德為先、素養導向、學為中心、教學相長”四大原則,確保課堂既重知識傳授,也重價值引領與能力培養。
“‘限時講授’要求教師單節課講授不超過25分鐘,倒逼教師講核心、講關鍵!痹趶堈齽P看來,這是打破傳統課堂的第一步,而按照合作學習要求,立學課堂將以異質分組構建學習共同體,通過“導學案”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讓學生在小組內互幫互學、共同提升,深挖“伴學”的價值!佰x躍展示”則讓學生的思維可視化,學生在組內經過溝通、研討后,上臺闡述結論、回應質疑,既鍛煉表達能力,也實現對課堂的及時反饋。
張正凱強調,立學課堂要求教師徹底跳出“單向灌輸”的舒適區,由教學變導學,由主角變配角,為學生創設“任務導向”,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成長。
保障之策:構建課改護航配套體系
為讓立學課堂落地有章可循,學校還明確了保障框架。“改革是一場持久戰,不能靠‘一時熱情’,必須有完善的保障機制!睆堈齽P坦言,凡是改革都必然面臨困難和問題,此次課改肯定也不會例外,必須要以“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順時代之變、歷史之變。
在明確改革方向后,學校迅速鎖定關鍵問題并著手破解。聚焦導學案編制、學習小組構建、課堂模式打造三大重點問題,學校精準找到“觀念破冰、學習強化、智慧燎原、AI賦能”四大突破口,推動立學課堂從理論探索走向教學實踐。具體來看,是以思維更新推動教師認同改革,提出“不爭論、不質疑、不喊累、看準就干”的口號,杜絕思想與行動遲緩;以持續學習強能力之基,一方面選派骨干教師赴南通、蘇州學習,另一方面組織教師研讀探討教育改革的書籍及教育強國規劃等相關文件,為改革儲備理論與經驗;以集體智慧激活課堂活力,通過搭建師生互動、同伴研討的平臺促成思維碰撞,讓課堂教學實效得到切實提升;以AI賦能為教師減負,比如依托AI工具優化導學案等,令教師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學創新。
在探索突破核心難題的同時,為確保改革不跑偏、不走樣,學校還規劃了清晰的推進路徑。張正凱表示,學校已明確四大核心策略:一是行政推動,由教研室、教務處及中層干部、校領導率先垂范,從管理到教學帶頭落實,確保改革自上而下穩步推進;二是評價驅動,以課堂評價指標界定“好課”標準,用評價倒逼改革深化;三是樣板帶動,將由政治科組率先上示范課,組織行政領導、各科主任及備課組長以“學生身份”聽課,打造可復制樣板;四是科研聯動,啟動立學課堂校級課題申報,學校提供研究經費,以科研賦能實踐、解決改革中的實際問題。
除了“破題路徑”與“推進策略”外,學校還同步打造多元配套服務,為立學課堂落地提供全方位支撐。在管理層面,以科技賦能破解校園治理難題,引入兩臺安檢機實現手機全面禁入校園,從根本上解決手機屢禁不止對校園生活的干擾;在育人層面,將去年已推行的“全員導師制”成長共同體與立學課堂學習小組深度融合,讓教師既當“教學引導者”,又做“人生導師”,通過德育與學科學習的相融相促,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新模式;在特色發展層面,依托“奧信班”“未來科創中心”等項目,打造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科技創新大賽、人工智能培養三大特色基地,為立學課堂提供差異化、高品質的配套延伸,進一步豐富改革內涵。
立學啟航開新局,篤行致遠逐新夢。在“源深行遠,潤澤生命”辦學理念的引領下,東高始終秉持“用生命陪伴生命、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信條,將溫度與責任融入校園的每一寸肌理。眼下,學校正以務實篤行的態度、敢闖敢試的探索精神,以立學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抓手穩步推進育人實踐,在教育強國建設的新征程上,奮力書寫屬于東高人的教育答卷與時代篇章。
惠州日報記者鄔玉婷 通訊員張斌
【優秀教師風采】
曹芳:學生眼里的引路人 青年教師心中的榜樣
“育人先育心,樹人先樹德!边@是廣東省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東高物理科組長曹芳的教育信條,也是她深耕教壇28載,始終堅守的行動守則。
班級管理中,她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尤其注重對學困生的心理疏導和學習幫扶。許多學生因她的鼓勵而重拾信心,考入理想大學。她堅持“課堂是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作為高三“?汀,她不斷鉆研新課標、新教材,持續更新教學理念,多次參加省骨干教師培訓,主持和參與多項省、市級課題,多篇論文發表在《物理教學》等核心刊物上。
“一個團隊的優秀才是教育的力量”,這是曹芳常掛在嘴邊的話。作為物理科組長,她通過“青藍工程”結對幫扶、公開課研討等方式,帶教青年教師。東高物理科組獲評“惠州市示范教研組”,成為校內科組建設的標桿。
胡勝輝:思政課堂的創新者 學生成長的護航者
在東高校園里,有一位深耕思政教學廿余載的孺子牛——高中政治高級教師、政治科組長胡勝輝。手握市優秀教師、市優秀政治教師等多個榮譽的他,始終堅守三尺講臺,以初心培根鑄魂,用實干培育時代新人。
他在教學中精益求精,不斷推進課堂改革,采用學案導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模式,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培養了學生善于表達、溝通的品質和能力。連續十余年奮戰在高三前線的他,每年都在高考教學中取得優異成績,有多名學生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名校錄取。
他堅持教學與教研并進,主持市級課題并參與多項省、市級課題研究,數篇論文發表于省級刊物,多次斬獲市優秀論文評選、模擬命題比賽一等獎。作為政治科組長,他更帶領備課組先后獲評惠州市巾幗文明崗、廣東省巾幗文明崗,用“教學+管理”雙優的實績,詮釋著優秀思政教師的擔當。
賈崇平:語文科組的頂梁柱 高考學子的領航員
“立德樹人,學為中心;以文載道,以愛育人!边@是賈崇平從教21年堅守的理念。作為中共黨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有著11年高三教學經歷的他,在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中默默耕耘。
賈崇平對待教學從不懈怠。擔任高三教師時,他深入研究新課標與高考命題趨勢,針對不同學生制定個性化輔導方案,曾因培育出清華學子獲“高考突出貢獻獎”。作為語文科組長,他任備課組長兼科組長7年,帶領團隊多次獲評校級優秀備課組、優秀科組,自己也屢屢斬獲優秀科組長、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通過實施強化團隊建設、細化教學管理、多樣化激勵等綜合措施,他帶領2024屆高三年級實現特控、本科上線均創學校歷史新高,特控、本科多項超標率名列市直學校前茅。
童瓊如:教育幫扶的響應者 冊亨學子的圓夢人
“把每一堂課教好,把每一個學生帶好,把每一份幫扶做實!边@是中共黨員、東高高中化學教師童瓊如,響應“組團式”幫扶號召時的承諾。2003年畢業于湖南科技大學的她,在工作中積極鉆研,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曾獲廣東省新課程實施能力大賽一等獎、廣東省優秀課例評比一等獎、惠州市解題能力大賽一等獎等榮譽。
2024年春季,她遠赴貴州省冊亨縣民族中學。初到冊亨,童瓊如便接手高三兩個班化學教學。面對學情差異,她推行“一人一策”靶向輔導、“化繁為簡”高效課堂等舉措,帶領學生沖刺高考,并圓滿完成學校的教學目標。她還主動與該校年輕教師岑光芬等結成“師徒”對子,通過聽課、評課、研課等方式,指導他們提升教學技能。在她的幫助下,岑光芬更在2025年黔西南州中小學優質課大賽中斬獲高中化學學科冠軍。
葉秋容:班級自主管理的推動者 學生成長的知心人
東高高中語文一級教師葉秋容,從教11年來始終扎根教學一線,多次獲評校級優秀班主任、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
秉承“人人參與、自主管理”的理念,葉秋容在班級管理中推行“班級事務崗位制”,讓每位學生都有專屬職責,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的同時,也鍛煉他們的組織協調能力。她還搭建多元化活動體系,讓班級充滿溫馨與活力。
她的教學風格幽默風趣、深入淺出,總能讓學生在笑聲中掌握知識。她善于捕捉學生在語文學科上的潛力與不足,以“看見”與“關注”助學生重拾信心。此外,她還注重與各科任老師密切溝通,全方位關注學生動態,協同發力,并通過持續地鼓勵激發學生的無限潛能,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賦能未來。
張雄:教育路上的修行者 學子逐夢的陪伴人
“教育是浸潤心靈的漫長修行,要守護每顆星的獨特光亮。”這是東高2025屆高三(2)班班主任張雄從教14載的育人感悟!跋确住自己,才能穩住班級。”作為一名班主任,面對班級里情緒易躁的學生、有手機癮的學生,以及十幾位學困生,張雄摸索出“分類施策”的管理方法——按時間分“長期關注”“短期解決”,按方式分“嚴格規范”“耐心疏導”,按緊急程度分“優先應對”“緩急處理”。
同時,在陪伴班級成長的兩年半時間里,他格外重視科任團隊協作,與科任老師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在師生同心下,高三(2)班2025年高考交出亮眼答卷:600分以上2人,570分以上9人,特控線以上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