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建技工師資高地 育惠州智造棟梁
在惠州從制造大市邁向智造強市的征程中,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園丁——技工教育教師。他們是產業需求與課堂教學的“翻譯器”,是校企協同育人的“連接器”,更是高技能人才供給的“放大器”,在產業升級與技能人才培養體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樞紐角色。
為培育這支關鍵力量,惠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市人社局”)多年來精耕細作,打出技工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組合拳”。在強師舉措上,實施職業教育“頭陣計劃”,培育名校長、名師、名匠、名班主任;推進一體化課改,組織教師參與全國培訓;構建校本、企業、國內跟班、國外項目四位一體培訓體系,還通過“青藍工程”以“師徒結對”助力教師成長。同時,深化產教融合,暢通校企雙向流動,支持院校與龍頭企業共建產業學院,為教師搭建成長平臺。
為保障教師權益、提升職業認同感,構建從校級到國家級的表彰體系,支持教師參評拔尖人才、技術能手等;對獲得世界技能大賽獎牌的選手給予獎勵;暢通職稱評審與專業帶頭人、教學能手等晉升通道,為成立名師/大師工作室提供經費與自主權。
如今,我市技工院校專任教師全部本科以上學歷,一體化教師占專業教師超60%,擁有正高級講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技術能手等骨干力量,近3年畢業生就業率超95%、留惠率超80%,為惠州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技能動力。
未來3~5年,市人社局將鎖定“雙師型”教師占比80%目標,實施“行業精英”直聘、雙導師入職、名師大師工作室領航、數字化素養全員必修、企業實踐6年一輪回等五大行動,形成“職前—入職—在職”全鏈條培養體系,打造與先進制造業同頻升級的高水平技工教育教師隊伍。
優秀教師風采
●丘建雄
惠州技工教育 高質量發展“領頭雁”
從一線教師到學院院長,從技能專家到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惠州市技師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丘建雄深耕技工教育二十載,作為中共黨員、正高職稱專家,他作為國家級技能大師、智能制造專家,用扎實業績成為推動惠州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領頭雁”。
丘建雄
教學上,他破解學生發展困境,強化思想教育、創新教學,幫助學生樹立學技立業、技能報國的自信心,帶學生跨校拉練參賽,培養出20余名國家竟賽一等獎獲得者、2名世賽國家集訓隊成員以及9名省、21名市“技術能手”。
他通過“傳幫帶”帶領教師參賽,使學院11名教師獲國家一類大賽冠軍及“全國技術能手”,3人成為國家級裁判/教練,2人入選世賽國家集訓隊。2019年,其團隊獲“丘建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稱號,團隊設計自動化設備獲實用新型專利,與企業合作革新技術,多項成果達行業先進水平。
他還發起成立市機器人協會,主導3屆市工業機器人大賽,為企業培訓400余人次,培養90余名技師、高級技師,為惠州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培養貢獻卓著。
●夏威
聯動企業建設兩所產業學院
在惠州市技師學院,有位能讓學生在全國技能大賽奪魁、助產業培育千名工匠的“雙師型”名師——夏威。夏威1984年生,中共黨員,以工學碩士、電子技術正高級講師、維修電工高級技師的硬實力,在技工教育領域書寫精彩。
夏威
他是學校教學科研的“多面手”,11年班主任帶出無數“模范班級”,2次獲評“優秀班主任”;主持5項省級以上重點專業建設,8項省市級課題中1項獲評優秀,8項專利、10余篇SCI/EI論文、8本專著教材(含3本全國統編)是他亮眼的“成績單”。
他是學生技能賽場的“引路人”,指導學生獲國家一類大賽2項一等獎(含1冠)、全國二類大賽2項一等獎(含1冠),4屆省賽1金4銀1銅;他多次獲評“優秀指導教師”,曾助選手摘得全國人工智能技術技能大賽冠軍。
他還是產教融合的“推動者”,聯動TCL等企業建設2所產業學院,年培千名高技能人才,畢業生起薪超5000元;為非洲6國學員授課,傳揚中國技工教育經驗。
●謝賢彬
始終將工匠精神 融入工作點滴
在惠州市仲愷技工學校,有這樣一位深耕技工教育一線的“匠人”——謝賢彬。自2007年2月入職以來,他以校為家、公而忘私,用19年的班主任生涯與教學堅守,在技工教育沃土上書寫著責任與擔當。
謝賢彬
作為中共黨員、高級技師,謝賢彬歷任系主任、教務部副部長、資助管理辦公室主任等職,無論身處哪個崗位,都始終將工匠精神融入工作點滴。在他眼里,工匠精神是對技藝和品質的極致追求,這份執著也體現在教學與育人的每一個細節里。他任勞任怨、恪盡職守,不僅用心打磨教學內容,助力學生錘煉專業技能,還以“教育家精神”為指引,用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忠誠,傳遞育人情懷、彰顯使命擔當,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多年來,他的付出收獲了諸多認可:先后獲評學校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師、首席班主任、十大教書育人模范人物,還榮獲“廣東省技工院校魅力教師”“惠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惠州市優秀班主任”等市級以上榮譽。
●嚴科瑞
創新教學讓公共課 成為學生“加油站”
在惠州市西湖技工學校,嚴科瑞的公共課從不是走過場的配角。自2018年扎根技工教育,她用“師者秉愛亮心燈,篤行育人向未來”的信念,把課堂變成學生成長的“加油站”。
她善于針對學生基礎差異創新教學,語文課堂上分享技術故事,讓靦腆學生從實訓經歷中找回表達自信;思政課用技工學長逆襲成技術骨干的真實案例,以技能之路無捷徑化解學生迷茫。她還將語文與設備操作說明書撰寫結合,借大國工匠事跡播下技能報國種子,打破公共課配角偏見。
這份用心換來了沉甸甸的認可,她先后獲評校“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獲校級說課、演講比賽二等獎;2020~2024年3次獲惠州市職業院校優秀論文三等獎,2024年參與省思政課集體備課獲優秀教案集體三等獎;指導學生獲市、省主題征文三等獎,2024年獲市班主任能力大賽一等獎、省主題宣講比賽二等獎,晉級省班主任能力大賽獲“優勝獎”。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范文燕 通訊員楊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