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惠州市第八中學的卓越發展印證了這一點。學校現以“一校兩區”開啟新篇:1987年的上排龍豐校區承三十余載文脈,設初中與西藏班;2024年新落成的江北金泉校區,以智慧化花園式風貌亮相,設施先進且含教師公寓等貼心配置。
支撐八中口碑的是其雄厚的師資力量。學校擁有省特級教師2人、省正高級教師2人。還有包括省名班主任,“百千萬人才”培養對象及市首席教師在內的骨干教師11人,榮獲市級以上榮譽的教師總計近百人。在2025年教師節來臨時,我們走進這所學校,認識撐起其輝煌的優秀教師。
優秀教師風采
葉曉鳳:用愛詮釋“師者如光”
華南師范大學畢業,高中數學高級教師,數學科組長;從教15年(5屆畢業班執教經驗、10年班主任經歷);獲市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教學能手稱號。
育人故事:葉曉鳳15年堅守教育崗位,以溫柔耐心踐行使命,始終用心“看見”孩子內心。
學生小芳曾因家人病危需緊急回家,葉老師一路擁抱安撫并送其至家,目睹小芳家住田間塑料棚的困境后決心幫扶。此后,小芳因父親去世、家境困難及成績不佳陷入自卑,甚至想放棄高考。葉老師多次談心,終于讓小芳說出“想堅強保護媽媽”的心愿。
在《友善》主題班會上,當同學提及小芳默默助人的事跡,葉老師適時肯定她的溫暖,朗讀其周記,掌聲中小芳重拾笑容。此后小芳逐漸自信,高三轉回原籍后仍與葉老師保持聯系,如今也成為一名教師。
葉曉鳳堅信,沉默自卑的孩子無需“改造”,只需被真正“看見”,她愿繼續以心守護心,以光照亮光。
余桂國:把握教育平衡的“嚴師”
華南師范大學畢業,高中物理高級教師,中共黨員,從教多年,長期擔任班主任;獲惠州市第四屆、第十二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進工作者旭日獎,惠州市優秀共產黨員,惠州市“三區”教師專項支持計劃優秀支教教師,惠州市物理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育人故事:“以嚴格的規矩塑造人,以細微的關愛滋養心”,是余桂國老師始終堅定的信念。
他素以“嚴”著稱,時常諄諄告誡:“早起十分鐘,你就比別人多一次機會。”在他的引領下,整個年級氤氳著珍惜光陰、競逐卓越的風氣。無論是手機使用、作業完成,還是儀容儀表、紀律遵守,他都訂立了清晰的準則,悉心引導學生恪守原則、拒絕投機取巧。
他的“愛”則藏在細微處。當他知曉有學生為備戰考試一月未歸家時,毅然自掏腰包,邀他們暢享奶茶之甜、火鍋之暖。“孩子們需要放松,更要被看見、被關愛。”他希望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溫柔與支持。
“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這十個字詮釋了他的教育理念。嚴而有度,愛而不溺,在規矩與關懷之間把握溫暖的平衡,為學生的成長護航——這正是教育最美的模樣。
趙培培:雪域學子的“惠州媽媽”
中山大學畢業,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師,從教15年,長期奮斗于民族教育一線,連續6年擔任初中西藏班班主任。
育人故事:趙培培自2020年起擔任西藏班班主任,被學生親切稱為“惠州媽媽”。3年來,她日夜陪伴,幫助雪域學子從稚氣孩童成長為獨立自信的少年。2023年,她繼續堅守崗位,以家長和老師的雙重身份守護學生,及時解決他們生活與學習的各種困難。
她無微不至地關懷學生冷暖起居,高度重視安全教育,并持續關注心理健康,通過班會、周記批閱及考后解壓活動及時疏導情緒,護航青春成長。
教學中,她以班風建設為核心,系統規劃三年育人路徑:初一培習慣、初二導學法、初三強復習。她所帶班級在2023年西藏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為西藏培養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
她與學生共度佳節、同游山水,讓惠州成為藏族學子遠方的家。她始終堅信:“教育不是單向灌輸,而是雙向奔赴。”
羅家鳳:以“求真”為燈照亮學子成長路
華南師范大學畢業,從教14年(擔任英語備課組長13年、班主任8年、5屆高三英語科任);獲市優秀教師、校先進個人、校三全育人先進個人稱號。
育人故事:教育家陶行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的教誨,是羅家鳳老師始終踐行的準則。
一次英語考試,她發現本班一名男生用翻譯筆作弊,沒有當場聲張,只默默收走工具,約定男生次日到辦公室談話。男生坦言,因家長期望高、管教嚴,怕讓人失望才用虛假成績掩飾。羅老師輕拍他的肩,耐心引導:“我懂你的壓力,但真孝心不是用謊言裹成績,而是真誠面對問題。高考無法作弊,那時父母會更失望。”她還讓男生思考:成長是求偶爾高分,還是守踏實、誠信、負責的態度?
男生沉思后醒悟,決定和家長坦誠溝通,用實際行動努力。此事讓羅老師更深刻認識到:教師不僅要傳知識,更要教人求真——引導學生敬畏知識、不造假、有擔當、守底線,成長為真正的“人”。
林芳:創新與傳承并重的教學領航人
暨南大學畢業,碩士研究生,初中語文高級教師,中共黨員。八中初中部副校長;從教13年;市級卓越班主任團隊主持人、校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主持市級課題,帶領科組獲市示范教研組;多次獲市級教學競賽一等獎。
育人故事:“教育是用生命溫暖生命的旅程,每個孩子都是待放的花苞。”這行字刻在林芳老師心里,也成為她13年從教生涯的寫照。
她不斷創新教學:為破解古詩文難題,她推出項目式學習,帶領學生制作詩詞手賬、舉辦朗誦會,甚至將《木蘭詩》搬上舞臺。她以賽促學,多次獲市級教學競賽一等獎,并指導學生屢獲佳績。
她堅持因材施教:為偏科學生課后輔導,通過微信推送美文潤澤心靈;對孤僻學生溫柔以待,每周家訪,將教育建議融入閑聊。
作為市級卓越班主任團隊與校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她甘為人梯:每周組織磨課、開放課堂,傾囊相授,助力青年教師成長為骨干。她主持市級課題,帶領科組獲評“市示范教研組”,用團隊光芒照亮更多教育之路。
溫勇康:德育與科研雙優的“多面手”
華南師范大學畢業,中共黨員。高中化學高級教師,2023年主持本校名班主任工作室;獲廣東省優秀輔導教師、廣東省優秀評卷員、惠州市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惠州市優秀教育科研工作者、惠州市優秀教師、惠州市優秀班主任、惠州市教壇新秀稱號;參與省名教師工作室研修,完成2項市級課題。
育人故事:溫勇康老師有7年畢業班化學教學經驗,注重培養學生化學思維,獨創“溫氏解題法”助學生突破難點,因敦實溫和被學生親切稱為“土豆”,融洽師生關系成育人溫暖底色。
他秉持“德育為先,以活動化人”理念,組織“明德杯”籃球賽、速算及朗誦比賽,踐行“嚴慈并濟”;曾在離校日因學生家長突發事故,主動陪伴安撫學生至凌晨兩點,詮釋教師擔當。
作為骨干教師,他參與省名教師工作室研修、任編委,兩次指導新任教師,2023年主持本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助力青年教師成長;教研上完成2項市級課題,發表多篇論文獲省市級獎項,以科研反哺教學。
吳金太:把關懷寫進成長的思政點燈人
江西師范大學畢業,教育碩士,中共黨員。高中思想政治正高級教師。惠州學院師范生校外特聘導師;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高中文科類名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
育人故事:“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政治教師吳金太正是這樣一位點燃學生心靈之火的引路人。他的課堂從不拘泥于課本,善于將抽象的政治概念與時政熱點、歷史典故相融合,用提問和引導取代單向灌輸,打造出充滿笑聲與思考的互動課堂。
作為班主任,他以“愛心、恒心、耐心、信心、真心”踐行“用情感化、用心育人”。2023年新學期,一位情緒低落、多次提出休學的男生進入他的班級。吳老師沒有簡單安撫,而是通過一次次談心、家訪,讀懂他背后的壓力與迷茫。他發掘學生的優點并及時表揚,帶他打球、鼓勵他參加籃球賽,幫助他在集體中重拾歸屬與動力。最終,該生情緒逐漸穩定,成績也穩步提升。
吳金太用有趣的教學和溫暖的陪伴,真正把思政課講進了學生的生活,也把關懷寫進了他們的成長。
劉曉丹:用英語為孩子打開廣闊天地
華南師范大學畢業,碩士研究生。從教12年;英語學科組長;獲學校最受歡迎教師、校優秀教師,市級論文評選一等獎、市命題大賽一等獎、市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市優質課比賽二等獎。
育人故事:2024年教師節早晨,當劉曉丹像往常一樣準備說“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時,學生們用真摯的歌聲回應,讓她11年的教學回憶瞬間涌上心頭。
2010年初到八中,她滿懷信心卻遇挑戰:學生調皮、學習懈怠,一度懷疑自己。在同事幫助下,她轉變思路——將模仿發音變“英語趣配音”,把綽號轉化為文化討論課,課堂漸有活力。
她持續創新,通過“單詞大師”“家鄉文化使者”等活動,讓學生明白英語是走向世界的橋梁。
如今身為英語學科組長,她帶領團隊研究新課標、設計新活動,助力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與惠州故事。未來,她將繼續不忘初心:不放棄每個孩子,以英語為鑰,帶他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何晶:助力學生自主成長的“賦能導師”
西南大學畢業,校團委書記,從教18年;廣東省李曉波名師工作室入室學員;2024年獲廣東省高中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例評比特等獎,代表廣東省參加全國第十二屆高中青年數學教師課例展示活動;主持或參與多項省、市級課題。
育人故事:何晶老師篤信“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作為金泉校區(高中部)團委教師,她與校區第一屆學生會、社聯同學從零起步,共同成長。
面對新校區學生組織空白,她堅持引導學生自主管理,鼓勵大家“不怕走彎路,重在找方向”,而自身甘居幕后默默襄助。借由運動會、元旦晚會等系列活動的籌備契機,學子們在方案的反復打磨與細節的精研中,諳熟溝通協作之道;更讓學生借活動學會時間管理與壓力應對,成績反升,實現從自我懷疑到自信從容的轉變。學生漸次跨越執行者的角色局限,茁壯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
何晶說:“我只是播種守護,孩子們卻回報春天。教育是雙向奔赴,陪伴新校區首批學生成長,是我職業生涯中最珍貴的禮物。”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通訊員胡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