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科技+數據+協同”驅動仲愷電網升級
南方電網廣東惠州仲愷供電局實現智能運維新突破
9月12日,隨著后臺操作指令下達,惠州潼湖鎮500千伏演達變電站內,一架無人機騰空而起,按照預設的規劃航線精準定位到桿塔巡視拍攝,對周邊6公里范圍內的5回饋線開展當天的精細化和通道巡檢作業,這標志著南方電網廣東惠州仲愷供電局(以下簡稱“仲愷供電局”)完成首次輸變配一體協同網格化智能巡檢工作。精準的飛行軌跡、高清的實時畫面,折射出仲愷高新區電網運維的科技“含金量”。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仲愷高新區電網規模不斷擴大,區域最高用電負荷近三年平均增速達11.6%。近年來,面對用電需求激增與高可靠性供電的雙重挑戰,仲愷供電局以“科技+數據+協同”為路徑,全面提升電網運維效率與供電質量,為區域發展提供堅實電力支撐。
9月12日,仲愷供電局完成首次輸變配一體協同網格化智能巡檢。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通訊員楊柳青 攝
從“人巡”到“智巡”
無人機“空中衛士”織密立體安全防護網
為破解傳統人工巡檢覆蓋面窄、盲區多、效率低等難題,仲愷供電局正致力構建基于無人機的“運維+勘災+施工”立體監控指揮體系,在全區內加快布局無人機機巢網絡,打造“空中+地面”“遠程+現場”相結合的立體化巡檢模式。
“埔心路支線#4塔變壓器高壓側柱頭疑似存在發熱!”8月22日,仲愷供電局營配指揮中心(運營監控中心)值班員通過機巡復核,發現10千伏肯通線F9一變壓器溫度異常偏高,立即安排屬地運維人員攜帶高精度機巡裝備抵達現場,對該段架空線路展開360度無死角紅外巡檢,數據實時回傳并經AI識別與人工復核,運維人員立即采取臨時措施,避免了一起設備故障跳閘。
“以往人工排查這類隱蔽缺陷,耗時至少1小時。現在通過部署的無人機機巢遠程操控,響應時間縮短至10分鐘以內。”仲愷供電局營配指揮中心(運營監控中心)配網運營監控班副班長盧林煜表示,“這不僅解決了‘看不見、看不準、反應慢’的運維痛點,更大幅提升了處置效率。”
如今,該局在潼湖、瀝林等地城鄉接合部及偏遠區域部署多座無人機機巢,覆蓋相關片區架空線路37回,依托AI圖像識別技術,實現了對輸電、變電及配網線路的一體化智能巡視,運維人員在辦公室即可完成“一鍵起飛、遠程操控、自動返航”全流程操作,顯著壓縮巡檢時間。
不僅如此,在電力施工現場,無人機更化身“空中安全員”,借助高清攝像頭和搭載喊話器,后臺監控中心可實時查看高空作業人員操作規范,對不安全行為進行語音提醒與事中干預,實現安全管控從“事后糾偏”向“事中防控”轉變,成為空中巡視的“智慧前哨”。
未來,該局還將規劃新建8座變電站機巢,新增航線154公里,進一步擴大智能巡檢覆蓋范圍,提升電網運維的數字化和自動化水平。
從“盲修”到“智防”
數據“智慧大腦”精準把脈提升供電可靠性
“陳江街道牛嶺村臺區曾因線路老化、負荷過載導致電壓不穩,通過系統分析搶修及運維數據,我們精準定位癥結并實施線路改造,今年該區域故障報修率同比下降15.2%。”盧林煜介紹。
這一精準預判,得益于該局新成立的營配指揮中心機構。作為電網運行的“智慧大腦”,該中心整合全區海量搶修數據,建立故障“病例庫”,精準定位設備過載、用戶超容、外力破壞等癥結,推動運維策略由“經驗判斷”向“數據驅動”轉變,極大改變了過去“盲修”的困境。
“線路故障原因有很多種,以往故障搶修,要耗費大量時間定位癥結所在。”盧林煜介紹,如今,每一次現場維修后,故障原因、處置方法等關鍵數據均被系統化采集并錄入后臺數據庫,仲愷供電局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度挖掘與模式分析,精準識別出線路跳閘、設備老化、外力破壞等各類故障的“病灶”所在。這一變革帶來了搶修效能的提升,當新故障發生時,系統能基于歷史數據“對癥下藥”,快速鎖定高發故障類型及位置,為搶修隊伍提供精準“導航”。告別了盲目排查,搶修人員得以攜帶合適備件直擊問題核心,復電時間大幅縮短,供電可靠性得到堅實保障。
仲愷供電局營配指揮中心人員正在對500千伏演達變電站組網部署機巢設備進行檢查確認。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通訊員楊柳青 攝
數據價值更體現在故障溯源上。營配指揮中心對歷年搶修數據進行深度挖掘,精準識別故障高發區域、高發類型及根本原因,形成專題分析報告,推動生產、營銷、基建等業務部門制定針對性整改措施,構建“數據找問題—問題促整改—整改見成效”的閉環治理機制。目前,該局通過分析3348條搶修記錄,發現用戶超容用電、線路老化是故障主因,據此制定的“靶向治理”方案成效顯著:完成20個低壓臺區線路改造;今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同類故障同比下降17%。
從“單點”到“全域”
電網“智能運維”筑牢區域發展電力根基
8月初,受持續暴雨天氣影響,仲愷高新區部分低洼路段出現內澇。關鍵時刻,仲愷供電局通過政企共享的“天眼”監測系統,在積水深度達到水位警戒線時,迅速研判并通知屬地值班人員遠程切斷了低洼地帶40臺箱式變電站的上級電源,成功避免了因設備進水導致的區域性停電事故。
近年來,仲愷供電局主動融入智慧城市治理體系,與政府部門建立常態化聯動機制,共享城市視頻監控資源。通過政企協同,實現對易澇點、山火隱患區等重點區域的全天候、廣覆蓋監測,為應急搶險提供第一手數據支撐,真正讓立體化、無死角的安全監督成為常態。據悉,今年汛期,該局通過該系統完成主動停電避險20次,減少故障停電戶數0.34萬戶。
“我們將持續深化數字化轉型,讓電網更智能、服務更精準。”仲愷供電局營配指揮中心經理吳少立表示,目前,該局正進一步深化數字化轉型,計劃在轄區內新增布點3臺無人機機巢,同時通過政企合作,共享利用低空無人機項目建設50臺機庫,構建無人機監控和指揮調度管理體系,擴大智能巡視覆蓋范圍,提升常態運維精細度、災害響應敏捷度及施工安全管控能力,實現從“人防”到“技防”的轉型升級,為電網安全構筑“智能防線”。
在智能運維體系不斷升級的同時,電網基礎設施同步加強。預計今年9月底,110千伏厚德變電站將投產,為陳江片區新增126兆伏安供電容量,有效滿足北斗、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園用電需求,進一步優化區域營商環境。
從無人機的“一鍵巡檢”到數據中心的“智慧決策”,科技正重新定義仲愷電力服務的內涵。未來,仲愷供電局將持續深化政企合作,推動智慧電網與城市治理深度融合,以數字化手段護航區域經濟發展和民生用電安全。
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實習生彭志恒 通訊員楊柳青 盧林煜 楊佳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