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羅浮山下移民村展新顏
“美麗家園”疊加產業扶持,黨建引領樹立鄉村新風
通過“美麗家園”項目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引進特色產業推進鄉村產業振興,黨建引領、文化鑄魂凝聚鄉村發展動力……近日,記者隨市移民辦工作人員走訪新豐江水庫移民村——博羅縣湖鎮鎮下村村和長寧鎮新江村,感受移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喜人面貌。
近年來,市移民辦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大力推進移民美麗鄉村建設,依托各地資源優勢發展一批特色產業項目,持續推進移民村產業轉型升級。湖鎮鎮下村村、長寧鎮新江村,以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為重要抓手,在環境提升、產業培育、文化建設等方面發力,并借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建設東風,持續提升幸福指數。
產業振興
特色農業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走進湖鎮鎮下村村,綠樹成蔭、村道整潔、庭院美麗。近年來,下村村煥然一新:3公里村道完成“白改黑”,廢棄豬牛圈變身2000平方米帶狀公園;400米環湖“微綠道”蜿蜒,兒童樂園與5000平方米文體中心相繼落成;啟動村莊外立面改造工程,統一建筑色彩促進農房外立面風貌與村莊整體相協調,30棟農房外立面融入客家元素重煥風采。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下村村總面積1.6平方公里,下轄4個村民小組,共有110戶518人。該村因地制宜,以茶葉和蘭花為媒,走出一條產業振興的道路。
走進石芽壩山茶專業合作社,沁著茶香,茶農們正在密封、打包茶葉。多年前,這片郁郁蔥蔥的茶園種上了桉樹,怎樣才能做到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兩條底線”一起守,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兩座寶山”一起建,村民富裕與生態優美“兩個成果”一起收?經過多方考慮,該村“兩委”決定發展茶葉產業,成立專業合作社,石芽壩山茶的種植面積達320畝,年產量達到4.2萬斤。
下村村黨支部副書記鄧永亮介紹,下村村聯合周邊光輝村、崗南村,以產業帶動為目標連片打造“五彩茶園”,探索美麗家園和產業扶持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成功申報2023年省級移民示范項目,實現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雙增收。
蘭花,也是下村村產業振興的重要一環。下村村盤活閑置土地資源,引導村民返鄉創業,引入蘭花產業,成立惠州市湖鎮四季好蘭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蘭花50畝。
下村村發展蘭花種植。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攝
該合作社負責人鄧榮生是下村村返鄉創業人員,據他介紹,基地內現種有墨蘭、四季蘭等蘭花品種,主要銷往廣州,年銷售額達60萬元。在高峰時期,該基地可招收當地30名村民務工,有效地帶動了村民就近就業。
下村村還投入30萬元推動村內舊房改造成特色民宿。目前,村內28間舊瓦房完成統一改造,釋放農村老屋新活力。
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連續3年實現遞增,2024年達到24.3萬元,先后榮獲惠州市衛生村、惠州市文明村等榮譽稱號。在博羅縣2023年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擂臺賽決賽中,下村村在17個鎮街24個村(辦事處)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
鄧永亮介紹,下村村將進一步落實“百千萬工程”,在市、縣移民辦的政策支持下,引進更多產業項目,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黨建引領
文明實踐點亮鄉村振興之美
進入長寧鎮新江村,干凈寬敞的村道、枝繁葉茂的采摘園,來客被美麗的鄉村風貌深深吸引。
新江村區域總面積1.77平方公里,共443戶2050人,始建于1966年,是長寧鎮最大的純移民行政村,村名“新江”取自“新豐江”前后二字,表達對故鄉的情懷。
2019年,新江村獲得上級移民資金大力支持,按照嶺南特色風格實施景觀提升、立面改造、村道綠化。近年來,該村積極發展水果種植業,不斷推進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
在新江村銘富梨園,村民黃志明迎來新一年的豐收。據他介紹,梨園共20畝,種植早脆梨,畝產約2萬斤,2017年開園,每年上市時節,到鄉村旅游的客人入園采摘,基本上現場銷售完畢。
“新江村積極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特色農牧業,著力打造以蔬菜、瓜果種植,淡水養殖為主的特色產業。”新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紹源介紹,新江村有120畝石榴、25畝早脆梨、50畝釋迦果等特色水果,很受市場歡迎,天氣好的周末,來自大灣區的游客絡繹不絕,帶旺了水果采摘、農家樂等業態。
近年來,新江村突出黨建引領,文化鑄魂,用移民文化之光照亮鄉村振興之美,2018年被評為“全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點”。
新江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點。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攝
新江村通過成立鄉賢理事會,開展慈善公益、扶貧濟困等活動,構建起基層治理新模式,成功入選第六批廣東省家庭文明建設示范點。
此外,新江村先后打造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復興少年宮、文化廣場等多個活動陣地,舉辦一年一度的“新江杯”廣場舞比賽和籃球賽,以及“最美新江大道”系列環境衛生志愿活動等多項品牌活動,廣泛開展“最美學子”“最美志愿者”“好婆婆”“好媳婦”等“最美新江人”選樹活動,讓文明新風吹遍新江。
同時,新江村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動作用,創新黨員包干措施,定期評選“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美麗庭院”等優秀代表,在全村逐漸形成爭先創優、勇爭標桿的良好氛圍。通過外立面改造、建設村民活動場所以及村道硬底化等民生項目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有了質的飛躍。
2024年,新江村集體經濟收入26.6萬元,村里的基礎公共設施日益完善,改善了鄉村生態、游憩環境,提升鄉村品位,完善鄉村功能。
新江村還建設占地4300平方米的休閑公園,綠意盎然、設施齊全,還有村黨群服務中心,更有大面積的圖書館和豐富的藏書,成為村民最常光顧的地方之一。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通訊員鄧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