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愛心媽媽”項目顯成效,553名兒童獲暖心守護
孩子眼里有了光
“馮媽媽,我去上學了,感謝你一直以來的鼓勵和幫助。”日前,博羅縣長寧鎮的小浩(化名)踏上人生新的旅程,準備到大學報到。小浩能上大學,“愛心媽媽”馮姐的關心與開導功不可沒。
暖心關愛,呵護成長。“愛心媽媽”的結對關愛,讓不少像小浩這樣的青少年兒童走出困境,感受到溫暖與關愛,重拾信心,完成改變。自去年8月以來,博羅縣婦聯全面落實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工作部署,扎實開展“愛心媽媽”結對關愛項目,通過精準摸排、結對陪伴和多元活動,以專業賦能,持續關愛553名兒童,護航他們健康成長。
一娃一檔案,留守兒童100%有幫扶
小浩是一個內向的孩子。去年高考失利,他一直情緒低落,感到很彷徨,家長又不在身邊,他不知道該向誰傾訴。
適逢“愛心媽媽”結對關愛項目啟動,馮姐成了他的結對“愛心媽媽”。開朗陽光的馮姐一下子就感染了小浩,讓他打開了心扉。剛開始,馮姐隔三岔五上門陪伴、開導,同時聯系社工分析復讀政策,幫助他重拾信心。一來二去,小浩逐漸認可了馮姐這個“愛心媽媽”,并親切地稱她為“馮媽媽”。
孩子們在參觀惠州科技館。圖片由博羅縣婦聯提供
在馮姐的鼓勵下,小浩決定復讀一年,為心中的理想大學再奮斗。期間馮姐不斷鼓勵他,放假時上門陪伴。小浩完全放下了心理包袱重新出發,最終在今年高考考上理想的大學。“感謝馮媽媽的開導和鼓勵,是她的鼓勵支撐著我努力學習。”小浩說。
隨著“愛心媽媽”結對關愛項目的持續深入,這樣的暖心故事不斷地上演。柏塘鎮的“愛心媽媽”鄧女士結對孤兒小樂(化名)。初次見面時,小樂總躲在大姑身后,也不愿說話。“小樂需要愛和陪伴。”結對初期鄧女士每周上門,陪伴他閱讀繪本、搭建積木,慢慢引導小樂敞開心扉。多次接觸后,小樂開始主動向鄧媽媽分享校園生活,并主動展示防溺水安全手抄報。“孩子眼里有了光,這就是堅持的意義。”鄧女士說。
自啟動“愛心媽媽”結對關愛項目以來,縣婦聯積極聯動各鎮(街)婦聯,招募了626名“愛心媽媽”,吸納258名社工。同時,組織“愛心媽媽”上門摸排,確認全縣566名待幫扶兒童,并為每名兒童建立“一人一檔+兒童成長服務卡”。此外,按“就近就便+按需匹配”原則結對,最終553名青少年兒童成功結對,結對率97.7%,留守兒童實現100%覆蓋。
多彩關愛活動幫娃補情感長見識
在結對關愛活動中,“愛心媽媽”始終保持與孩子們的密切聯系,通過多元關愛,定期帶領孩子們開展各項志愿服務活動。比如開展戶外游學活動,幫助孩子們開闊眼界、樹立理想。在去年一場“科技之光照亮未來”活動中,長寧鎮兒童小宇(化名)在“愛心媽媽”張媽媽的陪伴下首次走進惠州科技館。這是小宇第一次走進科技館,館內的一切對他來說都很新鮮,但是他不敢去碰。張媽媽看出了他的小心思,不斷地鼓勵他,還給他講科普知識,帶他操作。漸漸地,他就熟悉起來,跟張媽媽交流、探討,學習科普知識,還立志要當一名科學家。今年6月,在“航天筑夢·愛伴成長”活動中,泰美鎮的小欣(化名)在“愛心媽媽”李媽媽的引導和陪伴下觀察航天育種農作物,學習航天知識,她邊看邊聽邊記。“學習了很多有趣的知識,很有意義。”參觀完后,她還許下心愿,長大后要做一名宇航員,探索更多太空知識。
豐富多彩的主題陪伴活動,給孩子們的童年增添了更多的色彩,17場“潤心伴成長·同心護未來”主題活動更好地提升了孩子們的情感表達能力,促進了孩子們的全面成長。據統計,“愛心媽媽”結對關愛項目啟動以來,依托兒童之家、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多場戶外游學與主題陪伴活動,項目累計服務1796人次,不僅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還有效彌補了農村兒童的情感缺失,點亮孩子們的童年。
學溝通技巧建長效機制,愛心不“斷檔”
為了給孩子們提供更加專業、更加全面的關愛,博羅縣婦聯還開展了專業培訓,通過3場賦能培訓、16個鎮(街)實地督導、3場經驗交流座談會,持續提升“愛心媽媽”的幫扶能力和專業水平。通過學習,“愛心媽媽”懂得了如何更好地與孩子們溝通交流,讓結對溝通更有效。如橫河鎮的“愛心媽媽”李媽媽運用培訓所學的“心理溝通技巧”,每天與結對的小琪(化名)通電話,帶她參加活動,幫助她逐漸主動社交,并勇敢參與班級表演,小琪從內向的娃成為一個陽光開朗的孩子。“愛心媽媽”的有效溝通和持續關愛,讓孩子們勇敢面對困境,重獲自信。
為確保關愛服務持續有效,博羅縣婦聯構建起信息溝通、跟蹤管理、激勵三大工作機制。龍溪街道的“愛心媽媽”李媽媽在幫扶小軒(化名)期間,不僅為小軒送上了各類生活用品,還協助申請救助。小軒家庭經濟條件好轉后,他們家還主動讓出幫扶名額,傳遞了愛心接力的溫暖。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通訊員林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