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博羅良法促善治走出基層治理新路徑
凝聚共識繪同心 延伸服務擴半徑
基層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凝聚最廣泛的社會共識,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博羅縣深刻認識到法治就是凝聚這份合力、繪就基層治理“同心圓”的最強主軸。自“八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博羅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以“百千萬工程”為牽引,堅持“普法先行”凝聚共識,聚焦“良法促善治”的探索,通過法治有效破解基層治理難題,全力打造平安法治、和諧有序的善治新格局。
擴圈強基
構建大普法格局,筑牢全民法治信仰
提升基層治理效能,首在筑牢全民法治觀念這一“圓心”。博羅縣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推動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大普法”格局,不斷擴大多層次、廣覆蓋的普法“朋友圈”。
著力構建全域覆蓋的普法矩陣。線下深入實施“法律六進”(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創新打造“民俗+普法”“非遺+普法”“紅色+普法”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法模式,讓法治宣傳更接地氣。線上則精心培育“博小法”、《“董”法奇遇記》等新媒體品牌,構建“電視端+移動端”立體傳播網絡,實現普法宣傳“全天候、不打烊”。在此過程中,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法治文化作品,湖鎮鎮政府原創的法治歌曲《不可毒》榮獲第三屆“和美廣東”法治文藝評選展演活動銀獎;縣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創作的《文明養犬》微視頻獲第六屆廣東省法治動漫微視頻優秀獎。
柏塘鎮小洞村法治文化公園。 本組圖片 博羅縣司法局提供
文化浸潤,法治氛圍悄然形成。通過大力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嵌入式”建設,“八五”普法期間,累計建成各類法治文化陣地215個,其中包括法治文化公園(廣場)、法德大講堂、法治長廊、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室等,實現了縣、鎮、村三級法治文化載體的全覆蓋。這讓法治元素無縫融入群眾的日常風景,使法治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成為社會共識的底色。經過持續努力,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在博羅日益深入人心,為打造善治新格局奠定最堅實的社會基礎。
協同增效
串聯治理主體,激活多元共治動能
在筑牢“圓心”的基礎上,博羅縣致力于延伸法治服務的半徑,將各類治理主體和資源串聯起來,形成協同增效的共治鏈條,讓法治成果惠及每一位群眾。
其中,做優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是關鍵一環。博羅縣為全縣389個村(社區)精準配備162名專業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并創新推行“所所對接”(律師事務所與司法所結對)團隊服務模式,安排律師每周固定時間到鎮街綜治中心“坐班問診”,直面群眾訴求,前端化解糾紛。2023年以來,該模式累計參與調解土地、家事、信訪等各類矛盾糾紛620件,這些專業律師已成為基層矛盾不可或缺的“解壓閥”。
與此同時,一支扎根鄉土的法律明白人隊伍也茁壯成長。博羅在全縣培育了1603名法律明白人,并開展“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結對提升行動。他們身兼數職,既是政策法律的宣傳員,也是鄰里糾紛的調解員,用熟悉的鄉音土話解讀晦澀的“法言法語”,成為連接專業法治力量與基層群眾的“毛細血管”,實現了“培養一人、帶動一片”的良好效果。
法律明白人向群眾派發法律宣傳單張。
多元解紛的“前沿陣地”也在不斷延伸?h人民法院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將交通事故調解工作室直接入駐交警大隊,協同保險行業建立訴前解紛快速通道。不僅如此,還積極創建“無訟村居”“無訟景區”,并在產業園設立專屬法律服務專班,致力于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最大化節約司法資源,提升治理效能。
整合賦能
搭建立體平臺,構建善治綜合體系
博羅縣聚焦打造社會治理的“最強樞紐”,將綜治中心建設作為整合資源、提升協同性的關鍵一招。博羅縣高度重視綜治中心的樞紐平臺作用,將其作為整合資源、指揮調度、集成服務的社會治理綜合平臺和智慧中樞,是構建善治新格局的物理核心和運行載體。
作為中央政法委的聯系點,博羅縣高標準推動縣、鎮兩級綜治中心“五個規范化”建設,整合綜治、信訪、司法、人社等多部門力量,打造“多中心合一”的“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平臺。通過構建“常駐、輪駐、隨叫隨到”的協同機制,實現從“多口受理”到“一窗通辦”的轉變,有效提升了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如今,綜治中心已發展成為集矛盾糾紛調處、法律服務、心理疏導、應急指揮于一體的社會治理綜合體,形成了“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運行模式,真正將治理的末梢變為服務的樞紐,繪就基層善治藍圖上最堅實的一環。
法治建設,潤物無聲,卻又力量千鈞。博羅的實踐探索表明,精心培育法治軟實力,方能牢牢鑄就治理硬根基。正是基于此,“同心圓”越大,治理的根基越牢;“新格局”越新,發展的動能越足。博羅縣通過以普法凝聚共識繪“同心”,以服務延伸觸角擴“半徑”,以平臺整合資源強“支撐”,在法治軌道上成功走出一條符合縣情、富有成效的基層治理新路徑。接下來,博羅縣將繼續豐富“同心圓”的內涵,拓展“新格局”的外延,持續在體制機制創新、數字賦能法治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博羅、法治博羅,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保駕護航。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特約通訊員練奕 楊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