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大亞灣西區街道入圍“2025活力街道全國500強”
優化服務賦能企業成長 擴容增效助力園區建設
8月18日,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團)四川有限公司發布“2025中國活力街道研究”。惠州大亞灣西區街道成功入圍“2025活力街道全國500強”。
此次研究基于民政部發布的“2025年2季度民政統計數據”,以全國除直轄市和港澳臺地區外的8000余個街道作為研究評價對象,以科學性、透明性、公開性、客觀性、綜合性為基本原則,以大數據為此次研究和綜合評估的主要數據來源,形成“2025活力街道500強暨中部100強、西部100強”榜單。
西區街道航拍圖。 惠州日報記者黃旭新 攝
據了解,西區街道地處大亞灣開發區西部,毗鄰深圳,轄區總面積95.8平方公里。近年來,該街道發揮區位、人才和基礎設施等突出優勢,通過加強對企業的政策引導、優化服務支撐,推動新興產業園土地擴容等一系列舉措,展現出經濟穩中向好、發展持續煥新的生動局面。目前,該街道共有工業園區49個,吸引了14家上市公司和489家規模以上工貿企業落戶,產業工人總數達13.52萬人。2024年西區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6.13億元,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962.72億元。
助力企業發展
去年推動97家企業“小升規”,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2家
近年來,西區街道將推動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和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整合經濟普查、稅務、市場監管等多方數據,并結合網格化走訪機制,精準篩查高成長性企業,建立培育庫,為其提供政策、輔導、資源對接等一站式服務。2024年,該街道聯合區經統局、區營促局等相關部門成功推動97家小微企業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2家。
“我們主要負責提供基礎資料,剩下的流程全由政府部門一站式代辦,效率非常高!”惠州市倍思特爾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是2024年成功實現規模化升級的企業之一。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吳喜維表示,西區街道和區經統局主動上門,通過定期走訪掌握企業經營狀況,精準推送政策,全程協助準備材料。這種“政府上門”的服務模式特別暖心,讓他們更能專注于經營。
在助力轄區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西區街道依托街道綜治中心,高效聯動相關部門,持續破解各類營商環境難題。“我們村的聯益科創園項目曾因工程糾紛陷入停滯,多虧街道綜治中心高效介入,積極協調住建、司法、村委會等多方力量,幫助我們成功化解了僵局。”東聯村學佬壩村民小組組長林偉榮表示,目前園區超過九成的空間已完成出租,預計今年可為村集體帶來超過2000萬元的增收,村民人均分紅約5萬元,增長近10倍。
空間賦能產業
新興產業園南部塘橫片區土地征收完成98.14%
西區街道轄區內的新興產業園是惠州市七大千億級產業園之一,規劃面積21.4平方公里。近年來,大亞灣開發區持續推進該園區南部塘橫片區的開發建設,積極引進一批行業“瞪羚”企業,加快推動產業鏈招商與布局,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塘橫片區的開發建設為轄區經濟帶來了新動能。”西區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街道正積極推動塘橫片區的征收搬遷,為產業園全面發展提供堅實的土地保障。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98.14%土地征收,房屋總體動遷率已超過一半。
在大亞灣開發區各部門的全力推動下,經過2年多的發展,塘橫片區已有7個產業項目陸續開工,總投資額達49.7億元,預計投產后年產值將達到83.4億元;還有20宗待供地產業項目,投資約181.76億元。此外,塘橫片區“兩橫三縱”(兩橫:厚德一路、塘橫大道;三縱:龍山四路、龍山五路、龍山九路)市政主干道工程、起步區配套基礎工程項目及東部片區水系改造工程等15宗基礎設施項目也在順利推進中。其中,龍山四路、龍山九路和厚德一路為重點推進市政道路,是優化塘橫交通脈絡、對外連通的道路,計劃今年底前具備通車條件。
西區街道還全力推進新興產業園北部片區提質增效,通過土地收儲盤整,對轄區現有的7個村級工業園進行改造提升,大力盤活村集體低效用地,深化“產村合作”開發模式,實現以“空間增量”撬動“發展質量”。
惠州日報記者黃旭新 通訊員陳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