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澳頭精雕美麗鄉村走廊
打造“漁家風情·山海歡歌”海島旅游勝地
黛色島嶼枕著琉璃般的海灣,綿長的海岸線上村落星羅棋布。行走在澳頭,游人可以邂逅郁郁蔥蔥的大涌村、繁華熱鬧的金門塘村、背山面海的衙前村,乘船出海,登上四面環海的東升村,看海天一色,聽漁舟唱晚。
當前,澳頭街道正著力打造“漁家風情·山海歡歌”美麗鄉村走廊,致力于將其塑造成令人向往的海島旅游勝地。
美麗鄉村走廊涉腹地面積約71公頃
澳頭街道轄區海岸線綿長,濱海資源豐富。美麗鄉村走廊在前期打造的澳頭濱海風情鄉村振興示范帶的基礎上進行提質升級,以現有濱海綠道為軸線,以景觀提升、節點改造、業態發展為抓手,將分散的“單點資源”轉化為連片產業發展矩陣。這條走廊陸上長度約13公里,海上長度約5.8公里,途經大涌村、金門塘村、衙前村、東升村4個行政村,涉及腹地面積約71公頃。當前,澳頭街道正在推進岸線征拆、臨海風貌環境整治提升和文化保護及配套工程。
這條走廊不僅擁有湖、山、海、島等自然資源,還包含漁家婚嫁等非遺文化資源,覆蓋濱海公園、金門塘碼頭、衙前至小桂綠道等重要旅游景點,將山海之美融為一體。具體而言,澳頭街道正積極串聯衙前、大涌、金門塘三個鄉村,連片規劃“大前門”濱海鄉村旅游路線。其次,深入挖掘漁家婚嫁、大王爺節等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支持東升村集體發展“民宿+餐飲”的濱海經濟模式,致力于將其塑造成令人向往的海島旅游勝地。
整合資源打造鄉村休閑旅游綜合體
古老的村落蘊藏著澳頭傳統特色,澳頭街道立足各村實際,實施“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基礎配套,發展民宿及休閑旅游業,提升經濟水平和本地村民的獲得感和自豪感,以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
澳頭海岸線風光秀麗。
在衙前村,新繪制的壁畫長廊色彩艷麗,場景生動,引得游人駐足觀看。近年來,澳頭街道以打造鄉村休閑旅游綜合體為目標,整合衙前村歷史人文、鄉村景觀等資源優勢,創建內外兼修、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經過一系列整合和改造,一處處村民家中的美麗庭院生機盎然,村中歷史悠久的三喜祠、胡氏宗祠、媽祖廟重新煥發生機。不僅如此,“魅力衙前”系列文旅項目也在持續開展,除了已經建成的無動力游樂園和游客服務中心,還在推進建設特色餐飲、精品民宿、美食街、文創步行街等。
海風徐來,碧波蕩漾。每逢節假日,來東升島度假游玩的游客絡繹不絕。澳頭街道依托東升島資源稟賦,支持東升村集體發展“民宿+餐飲”濱海經濟。當前,村內民宿、餐飲、露營基地等經營主體全面開花,游玩內容既包括海景露營、自助燒烤等沉浸式體驗項目,也涵蓋傳統漁家服飾展示等文化項目。島上功能分區也逐漸清晰,東升島西南部區域是本地漁民的聚居地,游客相對較少,成為偏愛寧靜的游客的首選地。東部灘涂區則吸引了眾多親子家庭,中部碼頭周邊密集分布著漁家樂餐館,現挑現烹的漁家體驗模式已然成型。
大涌村是一座充滿田園氣息的村莊,村內的大涌公路YV50被評為2022年度惠州市“最美農村路”。這條公路串聯起綠道、鄉間野趣和生態公園,連接衙前古村落與濱海棧道,形成以路為主軸的景觀長廊。公路兩旁喬、灌、花、草錯落有致,四季常青。該公路激活鄉村休閑旅游項目,帶動當地農家樂發展,為村民致富提供堅實保障。
東升村具有“漁家婚嫁”和“大王爺節”等文化資源。
八月中旬,隨著開漁季到來,金門塘碼頭熱鬧非凡,彩虹橋和碼頭燈光璀璨,夜色迷人。澳頭街道正大力支持金門塘打造漁貨交易及綜合漁業碼頭,目的是將其打造成為大亞灣最大綜合漁貨集散市場。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為探索打造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日后將不斷優化海鮮街、金門塘碼頭等周邊交通布局,還會建成龍海橋、濱海公園二期、商業廣場等集吃喝玩樂于一體的游客休閑娛樂區。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曾靜妍 通訊員葉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