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從“最后一米”到“零距離”
大亞灣開發區2241名黨員用腳步丈量民情
今年以來,大亞灣開發區機關事業單位黨委以“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為抓手,緊扣“機關服務基層、黨員服務群眾”的主題,推動25個機關單位黨組織與村(社區)結對共建,組織2241名黨員走出辦公室深入群眾,將政策解讀、民生事項、重點群體幫扶等機關服務職能延伸至基層“最后一米”,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暖心的服務,切身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與機關單位務實為民的工作作風。
創新機制:搭建黨員服務群眾“高速路”
為推動“回家”黨員從“有形報到”向“有效服務”轉變,各機關單位黨組織與村(社區)黨組織建立定期聯席會議機制,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梳理形成“群眾需求-服務項目-資源保障”三張清單,實現治理需求與服務供給的精準匹配。
此前,區交通運輸和海洋經濟局的“回家”黨員走訪荃灣村時,村民反映公交出行不便。“回家”黨員第一時間對接公交公司,根據村民出行路線調整公交線路,將公交線路延伸至村口,解決了村民的出行難題。
同時,各村(社區)黨組織同步建立黨員職業與特長信息庫,分類登記機關黨員在政策解讀、法律咨詢、技術指導等方面的優勢,通過“清單匹配+黨員認領”模式,讓黨員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在解決澳頭東升村海島土地產權問題中,區自然資源分局的“回家”黨員憑借專業知識,深入村民家中解讀政策細則,提出“一戶一策”的解決方案,最終7戶漁民完成房屋確權,并于5月19日獲頒全省首批有居民海島“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書》。如今,村民房屋確權已發證18本,另有25棟房子已完成測繪和資料收集工作,力爭今年底前完成全村房屋確權并頒發《不動產權證書》。
“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已成為機關黨員服務群眾的“高速路”,不僅讓機關單位職能與基層治理需求深度融合,更讓黨員特長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實效,切實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與滿意度。
精準服務:滿足群眾多元需求
“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注重精準服務,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從為困難家庭“送溫暖”,到改善社區道路揚塵問題;從幫助居民解決下水道堵塞、路燈安裝等生活小事,到牽頭組織協商解決小區治理難題,黨員們深入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針對群眾反映的噪聲擾民問題,區生態環境分局的“回家”黨員對周邊公司進行走訪摸排,制定噪聲整改方案。針對群眾對養老保險繳費檔次選擇、醫療保險報銷流程、社保卡激活使用等政策疑惑,區社保分局的“回家”黨員通過在社區廣場設置政策咨詢臺、開展“社保政策進萬家”專題講座、入戶為居民講解待遇資格認證操作等方式,用通俗的語言解讀專業政策,解答群眾疑問100余條,幫助30余名居民完成社保業務線上辦理,讓群眾清晰懂政策、便捷享權益。
考慮到農村老人對醫療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的需求較多,區教育文化衛生健康局聯合霞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回家”黨員下沉到村,為群眾普及健康飲食、疾病預防等知識,提供測量血壓血糖、心肺功能檢查健康服務,同時開展常住人口健康檔案建立與更新工作,建立健康檔案2758份,為167名老年人進行健康體檢,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開展入戶送醫慰問活動。
憑借部門職能與專業優勢,“回家”黨員將服務滲透到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解決“小事”到攻克“難題”,從普遍服務到個性關懷,如涓涓細流般滋潤群眾心田,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黨的溫暖與關懷。
先鋒引領:為基層治理注入“紅色動力”
“回家”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奮戰在急、難、險、重最前線。面對多輪強降雨和臺風影響的嚴峻考驗,“回家”黨員干部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筑牢防汛救災一線的“紅色堡壘”。在今年8月防汛防風關鍵時期,共組織726名黨員沖鋒在全面排查風險點、全力投入排澇搶險、安全轉移人員的最前沿,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累計投入巡查、搶險人員1524人次,安全轉移人員202人次。如區應急管理局組成的以黨員為主的搶險隊在大雨急流中不畏艱險,奮力轉移群眾,與大愛城小區的“回家”黨員在車庫口緊急鋪設防洪圍堰,以實際行動彰顯了黨員“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的擔當精神。
如今,“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已成為黨員服務群眾的一張亮麗名片。它不僅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也為基層治理注入了強大的“紅色動力”,讓黨的旗幟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通訊員徐靜 楊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