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訊 (記者彭紅霞 通訊員黃美琳)每逢周六上午,一陣陣輕柔細膩而又稍顯參差不齊的簫聲,從惠城區三棟鎮鹿頸村的文化長廊等地傳出,不時吸引村民駐足觀看。原來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學生正在聚精會神地學習吹奏排簫,從單音練習到和弦練習,最后合奏《龍的傳人》……現場氣氛活躍,成為鹿頸村一道獨特而靚麗的風景。
據悉,這支樂隊是由鹿頸村喜愛音樂、志于學習樂器演奏的青少年自發組成,自今年4月成立以來,已吸引約30名學生加入。他們每周六上午都會在鄧演達紀念園涼亭、鄉村舞臺、文化走廊或村文明實踐站進行一次集體排練,若干名家長作為志愿者,為孩子們做好排練、演出現場陪護等服務。今年7月,惠城區下沉三棟工作組干部李彥青聯系區文化館給予支持,邀請來自惠州市民族管弦樂隊協會的楊波老師為孩子們開展第一期共8次課的培訓。沒有華麗的課室,也沒有高檔的樂器,但孩子們有一顆喜愛音樂文化、追求藝術修養的心。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用優美的樂聲奏響鄉村文化振興的動人音符。
惠州市民族管弦樂隊協會的老師給孩子們開展培訓。 惠州日報記者彭紅霞 通訊員黃美琳 攝
鄉村振興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三棟鎮有關負責人介紹,自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三棟鎮鹿頸村公共文化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該村不僅成立了“鄉村樂隊”,還有“麒麟隊”“巾幗舞蹈隊”等,讓村民見證了鄉村文化振興的深厚力量。近年來,鹿頸村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盤活了鄉村文化體育資源,強化文旅互動,讓當地群眾“動”起來、文體資源“活”起來。
接下來,鹿頸村將促進文化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在鄉村打造文體旅綜合體,開拓鄉村消費新空間,走出一條以產業融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