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近日開播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節目《你好時光》來到了廣東惠州,這里有著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的海龜自然保護區。
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于1985年成立,1992年升級為國家級保護區。這里不但是南海北部大陸沿岸唯一的海龜產卵地,日常也承擔著海龜救助、保護工作,并通過不斷完善全人工繁育等技術,持續強化海龜物種的繁殖、救護工作。
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年來海龜因全球變暖、海洋生態破壞等問題,生存環境在不斷惡化。比如海龜是特殊的溫度依賴性性別決定生物,其性別是由孵化過程中的卵囊溫度決定的,而外部溫度的提升,可能造成未來沒有公海龜,造成物種的繁衍危機。此外,包括海洋垃圾等問題也在持續威脅海龜生存。正如《你好時光》節目中所說,整個生態鏈是環環相扣的,守護海龜正是在守護我們自己,這也是海龜保護工作的初心與價值所在。
四十年來,當地的海龜保護工作者不斷完善著保護區從繁育到救護的各個環節。《你好時光》嘉賓撒貝寧、尼格買提與惠英紅參觀了全人工繁育基地,這里在2013年開始搭建了保溫棚,可以在模擬自然環境中實現局部溫度控制,實現新生海龜的性別平衡。
同時,救治工作也非常考驗工作人員的細心和耐心,一個小小的藤壺都可能威脅海龜的生命,三位嘉賓在參與保護的過程中還了解了許多海龜救護中心的工作細節,比如海龜池周圍使用水泥面而非瓷磚、清洗不能使用高壓水槍等,其中不難看到一代代海龜保護者不斷完善救治經驗的歷程。
正如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技術員李滿文所說:“我們這一代不能完成,下一代可以接著干,最終的目標就是把海龜從保護的這個范疇里面劃去。”在這背后,是海龜保護工作人員日復一日的辛勤努力。
三位嘉賓除了深度參加這里的日常工作,細致清洗海龜生活區、保證良好的生存環境,還幫助進行測量海龜的體重、體長等數據。海龜救護中心內的大小數千只海龜每年都需要測量一次,監測生長情況,而這些測量工作都需要反復搬動數十斤的海龜操作。
嘉賓撒貝寧頗有感觸:“這件事情一定是需要特殊的情感的鼓勵,才能堅持下來的事,因為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果的。”而在和工作人員的接觸過程中,看到李滿文因海龜長了兩厘米時驕傲的表情,還給海龜媽媽們都起了名字,撒貝寧不禁感慨“作為旁觀者會覺得有一種踏實感”。
去年世界海龜日,惠東海龜救護中心一次性將八百多只海龜送還海洋,而看到每一只海龜“撲騰撲騰游出去”,都是李滿文最開心的時刻。
海龜保護工作不但需要海龜救治中心等機構,更需要每個人身體力行地去保護環境,實現體系化的生態改善。嘉賓惠英紅不禁感慨:“在北京丟棄的一只塑料袋,就可能會傷害大海里的一只海龜。”
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研究員夏中榮博士說:“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到海邊就能看到海龜。”
在環境問題日益凸顯、持續發力生態文明建設的當下,這也正在成為許多人的共同期待;有觀眾看完節目后表示,看到放生的海龜一點點游向大海,突然無比感動,而生命之間的共情共生,正在書寫屬于未來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