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上半年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達476.2億元,呈較好發展趨勢
惠州數字經濟跑出“加速度”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11%,數字經濟跑出“加速度”,經濟新動能進一步加速培育……日前出爐的惠州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476.2億元,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1個百分點,呈較好發展趨勢,正成為這座工業大市經濟增長的“潛力板”。
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一角。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人工智能產業駛入快車道
和AI機器狗握手、看機器人跳舞、體驗AI智能眼鏡……今年“五一”假期,惠州市AI賦能“大集”大利活動熱鬧非凡,展示人形機器人、智能醫療設備、數字人等前沿AI產品,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普及與落地,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參觀體驗,共襄AI盛宴。
惠州正加快建設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新興產業項目密集布局。其中,在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引進了潤澤(惠州)國際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等一批項目落戶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積極推動萬卡集群建設,有效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周邊客戶AI大模型訓練需求。
作為全省乃至全國重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惠州近年來大力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惠州市數字產業基地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等鼓勵支持政策先后出臺,推動數字產業擴規模,為產業注入動能,涌現出一批優秀軟件產品和企業。
位于仲愷高新區的數聚紅芯(廣東)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AI智算整體解決方案的生產與服務商,以“算力+平臺+應用”一體化方案為核心,致力于為教育科研、人工智能、高端制造、醫療健康等領域提供高效的AI智算產品與整體解決方案。
數聚紅芯開發了AI知識庫、AI報價、AI招聘、AI合同審批等一系列應用,創新加速了各行業用戶AI應用的落地。“定制化是我們的一大優勢,可以很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還能實現七天全球出貨。”該公司總經理吳志成說,公司已為比亞迪、北汽現代、億緯鋰能、國防科大、上海交大等知名企事業單位提供專業服務。
當前,惠州人工智能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在人工智能產品制造方面,惠州集聚了TCL、德賽西威等大批優秀企業,形成了“上游材料-中游零部件-下游智能終端”的產業鏈條。在行業應用方面,惠州也涌現了“AI+城市管理”“AI+智能制造”“AI+新能源”等優秀案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日趨豐富。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信息服務業拉動惠州GDP增長0.18個百分點,貢獻率在十大生產性服務業行業中居前列。
制造與服務業“雙向奔赴”
生產性服務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對于提高產業附加值、增強產業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生產性服務業的增值潛力。
在勝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的鐳射車間,通過自動化和數字化管理,一條生產線每分鐘可打出4萬個鐳射孔。作為全球PCB龍頭企業,勝宏科技建設了同行業全國首家新一代工業互聯網智慧工廠,為英偉達定制的服務器PCB等,深度嵌入全球產業鏈核心環節。
這種“制造+服務”的融合,在工業設計領域則展現得更為直觀。
在全球工業設計的頂級舞臺上,中國設計越來越受到世界矚目。今年上半年,來自惠州的廣東愛華仕箱包集團有限公司,憑借卓越的創新設計與美學表達,一帆風順系列箱包一舉攬獲德國紅點獎、美國MUSE設計獎與意大利A設計獎三大國際頂級設計獎項。
這三大國際頂級設計獎項的認可,不僅標志著愛華仕在工業設計領域的系統性突破,更是中國制造、惠州制造通過設計賦能實現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
如今,越來越多像愛華仕這樣的惠州企業更加重視研發創新、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給企業帶來的高附加值和品牌溢價。惠州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工業設計水平持續提高,越來越多的惠州企業將提升工業設計、打造品牌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利器”。
這種“雙向奔赴”的態勢,源于龐大的制造業基底,為生產性服務業提供了廣闊市場。數據顯示,上半年,惠州規上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2%、15.3%。
“‘2+1’現代產業是惠州安身立命之本,生產性服務業要契合產業發展特色,與惠州的先進制造業、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分析,惠州既可以發展AI、信息服務等新技術新業態,還可以借助數字化優勢,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互聯網對傳統產業賦能,加快惠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政策體系構建產業生態
隨著工業生產快速增長,生產性服務業配套需求日益迫切。
市委、市政府近年來下大力氣抓生產性服務業。今年,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支持生產性服務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市政府工作報告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工程”列為重點抓好的“十大工程”之一。
近期,惠城區生產性服務業活動月的第一個專項活動——金融服務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推動金融資源更加精準、高效地流向制造業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大亞灣區港灣大廈進駐企業集中簽約儀式舉行,一批優質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簽約入駐,生產性服務業基地建設初見成效……各地正加緊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高端化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市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的出臺,構建起清晰的發展藍圖:依據各縣區的特點,規劃七個特色鮮明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在生產性服務業十大領域提出可量化的具體措施。
各項政策正在加速轉化為發展動能,各縣區在因地制宜探索路徑。如在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朗峰5G智能終端產業園已全面交付,初步形成電子信息、3C數碼、光電顯示等上下游產業生態集群,其中深莞企業占比超90%,改變了過去“重制造、輕服務”“大生產、小配套”的傳統格局。
“有步驟地推進科創研發和先進制造業發展,合理、穩健地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中國城市專家網研究院院長、國家高端智庫CDI資深研究員宋丁建議,在“十五五”即將到來之際,惠州要以超前眼光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為生產性服務業的規模擴張與品質提升“強力引流”,筑牢產業根基。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謝寶樹 劉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