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天倬科技從佛山起步在深圳完成轉型,正將發展重心錨定在惠州
打造汽車模具“智造”新標桿
博羅縣石灣鎮天倬科技智慧園的生產車間里,沖壓機的轟鳴聲此起彼伏。工人正操作沖壓機等設備,加工汽車座椅把手模具。金屬部件在機床中經過裁切、打磨,轉眼便成為合格產品,平均每分鐘就有18個這樣的模具完成檢驗、等待組裝。
“這只是整套汽車模具的一個小零件。”惠州市天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聶國順拿起剛下線的模具說,一套完整的汽車模具包含數百種零部件,需4-6個月設計生產周期,單套售價可達800萬元。
隨著各類生產設備逐步進駐廠房,這家從佛山起步、在深圳完成轉型的模具企業,正在將發展重心錨定在惠州:2023年末,天倬科技智慧園動工建設;2024年12月,項目竣工交付并投產。如今,這家擁有近30年歷史的汽車模具企業,正朝著年營收50億元的目標闊步前行。
惠州市天倬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錨定博羅
區位與營商環境增強發展底氣
企業擇地扎根,既是對未來發展藍圖的前瞻布局,更是對區域綜合生態環境的深度考量。
模具行業依賴供應鏈協同,“區位就是生命線”。聶國順坦言,石灣鎮位于粵港澳大灣區腹地,1小時可達廣州、深圳等產業鏈核心區,這是吸引企業落戶的“天然優勢”。
聶國順介紹,模具生產需頻繁對接上下游零部件廠商,而石灣鎮毗鄰廣深莞產業集群,既能快速獲取原材料,又能便捷將成品運往珠三角乃至全國的汽車工廠,“供應鏈效率直接影響交付周期,這里的地理區位讓我們在協同上‘快人一步’。”
更讓企業安心的是當地“實打實”的營商環境。工廠建設期間,從立項審批到水電接入,政府部門主動上門對接;投產后,稅務部門工作人員又手把手指導稅收優惠申報,幫企業優化稅務管理。“合規經營有了保障,我們才能大膽投入。”聶國順說,2024年落戶以來,企業已投入1.6億元引進沖床等大型試模調模設備。
對模具企業而言,“空間”是擴產的關鍵。150畝的工廠用地,大大幫助這家曾“擠著發展”的企業“松綁”。“過去在其他城市,車間擠著用,擴產總受限。”聶國順指著劃分清晰的五大車間——CNC加工、小機加工、裝配、調配、試模及智能自動化車間介紹,新廠區的空間優勢,正逐步轉化為生產效率的提升,“現在空間足夠,生產線能鋪開,效率自然提上來了。”
賦能產業
擴產+拓新沖刺50億元營收目標
制造業的升級,從來離不開技術的深耕與創新的突圍。
“模具行業,拼的是技術沉淀。”在天倬科技的研發辦公室里,數十名研發人員正對著電腦屏幕,專注調試各類模具參數。屏幕上,三維模型精細到每一個孔洞、每一條折線,研發人員反復測算角度、壓力等數據,確保模具精度達標。
聶國順站在一旁解釋:“模具行業屬于重資產行業。”除了已投入的1.6億元設備,企業還逐步將舊廠房的設備搬運至此,并持續加碼數字化建設——生產流程、供應鏈、質量管理全環節接入數字化系統,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都有了顯著提升。
比設備更關鍵的是人才。“培養一個成熟的技術人才,至少要10年。”聶國順介紹,模具設計人員不僅要懂機械原理,還要熟悉汽車工藝、材料特性等綜合知識。而模具生產對精度、穩定性要求極高,從設備調試到人才培養,每個環節都離不開長期積累。“只有慢慢沉淀,把設備性能摸透、把人才梯隊建好,才能持續提升產品質量,滿足國內外車企的高標準需求。”
目前,該企業的250余名研發人員中,不少人有十余年行業經驗。也正是憑借這份“慢功夫”,天倬科技累計獲得19項五金模具國家專利,并成為斯特蘭蒂斯、沃爾沃等國際汽車集團的直接模具供應商。
落戶惠州后,天倬科技不僅計劃擴大汽車模具產能,還在“智造”升級與業務拓展上雙向發力。企業著重加強生產流程數字化、供應鏈協同數字化、質量管理數字化等互聯網數字化建設,對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已產生顯著成效。
同時,依托惠州新能源汽車、超算中心等產業發展機遇,天倬科技還開拓了精密零部件新業務板塊,其產品將服務于新能源汽車、超算中心等場景的降溫需求,為企業發展培育“第二增長曲線”。
談及未來規劃,聶國順表示:“落戶石灣,讓公司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計劃繼續引進精密設備,推動汽車模具年產量向800套邁進,長遠朝著年營業額50億元的目標奮進。”
天倬科技的扎根生長,不僅為惠州帶來了新的高端模具產能,還將通過產業鏈協同,為惠州制造業強鏈補鏈注入新動能。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朱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