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賽區首個殘特奧會項目跆拳道明日開賽
“無障礙+精服務”與“非遺+賽事”體現惠州溫度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殘特奧會”)跆拳道比賽將于9月10日至13日在惠州體育館舉行。作為惠州賽區承辦的首個殘特奧會項目,目前賽事各項籌備工作已就緒。8日,來自全國各地的運動員已陸續抵達指定接待酒店,“無障礙+精服務”的保障體系與“非遺+賽事”的文化融合,將為這場體育盛會注入獨特的惠州溫度。
“無障礙+精服務”筑牢賽事接待保障
走進賽事指定接待酒店惠州皇冠假日酒店,隨處可見的國旗與清晰的指引牌,營造出濃厚的賽事氛圍。為精準匹配殘特奧會運動員的特殊需求,酒店從硬件設施到軟件服務進行了系統性升級:前臺專門設置無障礙服務設備,并配有手語老師、手語翻譯等,為聽障運動員打通“無障礙溝通通道”。酒店客房內加裝閃光門鈴,通過“聲音+閃光”的雙重提示,確保聽障人士及時察覺門外訪客;此外,每間客房設置兩處緊急呼叫按鈕,直接連接酒店中控中心,實現需求“秒響應”。
“我們不僅新增了無障礙服務設施與手語翻譯支持,還通過客房細節改造保障居住安全。”該酒店市場銷售總監丁莉介紹,此前酒店已成功承接4場測試賽,“從員工協作到部門對接均已形成成熟流程,有信心為正賽提供優質服務。
飲食保障方面,酒店以“精細化、標準化”為核心,構建全流程管控體系。為杜絕興奮劑風險,所有食材均由專場供應,從采購、運輸、儲存到出餐的每一個環節,均嚴格遵循大賽規范;同時結合測試賽反饋,持續優化餐食搭配與服務細節,確保運動員飲食安全與營養需求。
23支隊伍261名運動員參賽 香港隊首次亮相
殘特奧會跆拳道比賽是惠州賽區首個殘特奧會項目,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3支隊伍、共261名運動員報名參賽,賽程4天,共設置32個項目。
記者了解到,此次賽事規模與包容性較上屆顯著提升,呈現“三最”特征:覆蓋面最廣——23個省、市、自治區及特別行政區的261名運動員參賽,較上屆增加3支隊伍、42名運動員,香港隊首次派隊參賽(6人);項目最豐富——新增競技K44混合團體等項目;包容性最強——年齡跨度從12歲到52歲。
此次賽事舉辦場地——惠州體育館不僅擁有符合標準的現代化體育場館設施和豐富的賽事組織經驗,為承辦殘特奧會賽事,還以“科技+無障礙”為核心抓手,對比賽場館、運動員通道、衛生間等均進行了高標準的無障礙設施升級改造,確保為所有參賽運動員、教練員及觀眾提供安全、便捷、溫馨的環境,細節之處盡顯城市人文溫度。針對視障人士,在主場館觀眾、運動員、貴賓流線等關鍵節點增設語音提示裝置,與物理盲道協同構建起“數字盲道”,讓視障人士無需依賴他人即可自主通行;針對肢殘人士,創新開發場館無障礙通行小程序,方便肢殘人士規劃專屬無障礙通行路線;針對聾啞人士,賽區開通遠程手語服務,掃描專屬二維碼即可呼叫手語老師實時翻譯,有效打破溝通壁壘。
6月以來,惠州相繼成功舉辦殘特奧會跆拳道測試賽、大眾跳繩測試賽,對賽事組織、安全保障、醫療保障、志愿服務等流程進行了有效測試,為即將到來的殘特奧會比賽奠定了良好基礎。
“非遺+賽事”融合 千年鵝城文化添彩體育盛會
除了專業的賽事保障,惠州還以“非遺+賽事”為紐帶,將千年古城的文化基因融入殘特奧會,讓運動員與觀眾在競技激情中感受鵝城獨特魅力。在賽事開賽儀式及中場環節,將集中呈現省級非遺項目《蓋子獅》《龍形拳》《惠陽皆歌》與市級非遺《汝湖漁歌》,通過靈動的舞姿、剛健的拳術與悠揚的曲調,打造沉浸式非遺文化場景;同時,聯動本土原創文藝精品,包括以東坡文化為靈感的《鵝城·東坡》、展現客家風情的《好架曬》,以及傳遞殘疾人昂揚精神的《星星會唱歌》《希望》等歌曲,結合現代舞臺科技,實現“體育競技”與“文化傳承”的雙向賦能。
記者了解到,惠州共有11名殘疾人運動員在省體育訓練基地接受系統、專業訓練,積極備戰本屆殘特奧會,分別參加自行車、輪椅籃球、硬地滾球、聾人網球、乒乓球、盲人足球、聾人籃球等7個項目的比賽。其中,來自博羅縣的視力殘疾運動員陳志怡已在6月深圳舉辦的殘特奧會自行車比賽中斬獲1金1銀,為惠州代表團打響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