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惠州市農業農村局發布《2025年度惠州市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明白本》(以下簡稱《明白本》),匯總市級五大類16項資金政策,涵蓋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鄉村產業發展、金融扶持與防災減災、農村改革和鄉村振興等關鍵領域,明確每項政策的文件依據、支持對象、支持內容及補助標準,旨在提升政策知曉率,讓小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主體清晰知曉、便捷申辦,為惠州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力。
聚焦“米袋子”
兩大方向筑牢農產品穩產保供底線
《明白本》將“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置于首位,通過糧油生產補貼、耕地保護提升兩大方向4項政策,守牢惠州“米袋子”安全。
在糧油生產領域,“穩定糧油生產獎補項目”明確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預算,按上一年度縣(區)糧食播種面積占全市比重實行“因素法獎補”,且為“事后激勵”——僅對完成年度糧油生產目標任務的縣(區)撥付資金,未完成則不予獎補,此舉將進一步壓實縣(區)糧油生產責任,資金可用于撂荒耕地整治、病蟲害防控、優質糧油基地建設及種糧主體培育等。而“發展糧食生產專項資金”則聚焦撂荒耕地治理與糧食示范建設,支持建立旱稻示范點、市級糧食綠色高產示范片等,具體補助標準根據項目實施內容確定。
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方面,“高標準農田建設”明確畝均投資標準3000元,資金由中央、省、市財政拼盤使用,其中市級財政按畝均100元“因素法”分配,將重點推進2025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耕地質量與產能;“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則支持縣(區)開展普查成果編制,補助標準由縣(區)結合實際確定,為耕地保護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激活“產業鏈”
500萬“補改投”資金培育農業產業平臺
農業企業是撬動現代農業產業鏈、驅動產業振興的核心引擎。
針對鄉村產業發展,《明白本》單列“現代農業產業‘補改投’項目”,市級財政安排500萬元資金,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不同于傳統補貼,該項目通過 “補改投”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平臺企業,平臺企業可將資金以“增資擴股”“優先股投資”等方式注入相關企業,或建設標準廠房、設施設備等經營性資產,通過租賃、有償服務等方式支持市場主體發展并獲取收益。
此舉旨在通過“平臺企業+農業主體”模式,帶動一批特色優勢突出、聯農帶農效果好的農業企業發展,破解農業產業“小散弱”問題,推動惠州現代農業產業鏈升級。
織密“保障網”
金融補貼降風險,防災減災護生產
為降低農業生產風險、緩解主體融資壓力,《明白本》設“金融扶持及防災減災”板塊,推出4項政策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金融扶持方面,“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覆蓋水稻、玉米、大豆、生豬、嶺南水果等20余類農產品,補貼比例從50%至100%不等。惠州農戶(企業)購買相關保險時,可直接享受中央、省、市、縣(區)四級財政保費補貼,大幅降低投保成本。“農業龍頭企業貸款貼息補貼”則針對市級農業龍頭企業,按企業符合條件的貸款利息占全市總額的比例,分配市級財政貼息資金,緩解龍頭企業生產、加工、研發的融資壓力。
防災減災領域,“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明確兩項補助標準: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每頭補助80元(補給處理實施者);屠宰環節病害豬損失每頭補助800元(補給貨主)、處理費用每頭補助80 元(補給處理單位),通過財政補貼引導規范無害化處理,降低疫病傳播風險。
賦能“鄉村美”
20鎮年獲2000萬,多領域補鄉村短板
在農村改革和鄉村振興領域,《明白本》通過6項政策,從基礎設施、集體經濟、老區建設等維度補齊鄉村發展短板。
“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資金”是重點之一:2021-2025年,惠城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共20個市級幫扶鎮,每個鎮每年可獲2000萬元資金,由市、縣(區)財政按1:1比例分擔,資金可用于三產融合產業發展、鄉村旅游道路建設、美麗圩鎮打造、污水治理等,直接惠及鎮村群眾。
“農村村內道路(支路)建設補助”明確“每公里5萬元”補助標準,對前年度完成的村內支路建設予以補貼,助力解決農村“出行難”;“整村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提升項目”則推動2025年農村衛生戶廁基本實現全覆蓋,補助資金按縣(區)績效目標“因素分配”。
此外,“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工作”面向“百千萬工程”典型村、重點提升村中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下的行政村(2019-2024年已扶持村除外),市級配套5萬元/村,支持發展鄉村旅游、盤活集體資產、創辦經濟實體等;“扶持革命老區建設”資金按縣(區)老區村數量占比分配,用于老區基礎設施完善、革命紀念設施修繕及村集體經濟壯大。
關懷“守護者”
離崗老獸醫享工齡補助,政策落地強調“精準告知”
《明白本》還關注基層農業工作者與“菜籃子”安全:“離崗基層老獸醫”補助按工齡分級發放,切實保障老獸醫生活;“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則支持省級“菜籃子”基地、市級及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等,補助標準根據項目內容確定,守護市民“菜籃子”供給。
《明白本》的發布不僅是一本政策指南,更是政府與農民之間的“連心橋”。為確保政策“落地見效”,市農業農村局要求各縣(區)結合本級財政政策,進一步細化并公開縣域內具體支持對象、補助標準及申報要求,尤其要面向小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詳盡公開”,確保群眾“及時知悉、便捷申辦”,為惠州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政策支撐,真正讓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惠及每一位農業從業者,持續增強農民獲得感、幸福感。
惠報全媒體記者陳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