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煙火滿鄉村 粵菜香噴噴
惠州市“粵菜師傅”廚藝大賽和國慶美食嘉年華活動在墨園村舉辦
9月29日至30日,惠城區橫瀝鎮墨園村煙火升騰、香氣彌漫,惠州市第三屆職業技能系列大賽——2025年“粵菜師傅”服務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暨惠州市“粵菜師傅”廚藝技能大賽和惠州市國慶美食嘉年華活動在此舉行。
特色美食展示。
廚藝競技展風采
“粵菜師傅”廚藝技能大賽以“傳承技藝、創新風味”為核心,設置“粵菜名廚組”與“粵菜新秀組”兩大組別,聚焦中式烹調師、中式面點師兩大職業技能項目展開專業角逐。參賽陣容既有來自全市酒店、餐飲企業從業三年以上的資深廚師,也有職業院校粵菜烹飪專業的在校學生,不同資歷的從業者同臺競技。
比賽現場,灶臺前熱油翻滾、案板上刀聲起落,選手們將東江流域特色食材化為舌尖藝術品。傳統菜式中,古法鹽焗雞金黃油亮、皮脆肉嫩,盡顯粵菜本味精髓;創新作品里,融合本地梅菜進行創新工藝的特色菜品香氣濃郁。如意將軍骨、惠州梅菜焗蝦、東江玫瑰鹽香雞等創意菜式陸續出爐,兼具風味與顏值;中式面點賽場,象形蓮霧包、刺猬包、小鹿酥、天鵝酥、紅薯包等作品惟妙惟肖。
經過精彩比拼,惠州城市職業學院烹飪專業大二學生林銘濤,憑借一道“柚子酥”,成功奪得新秀組中式面點師項目冠軍。談及作品創作思路,林銘濤表示,柚子是當季水果,“要還原柚子的形態,酥皮必須足夠寬大才能完整包裹,保證成品飽滿好看”。賽后他坦言,此次參賽學到了諸多課堂外的烹飪技巧,對個人廚藝提升幫助極大,未來將繼續深耕烹飪領域,探索更多“惠州風味”的創新可能。
惠州市華達技工學校烹飪專業學生王玉仙,則以創新作品“象形芭樂”獲優勝獎。為精準還原芭樂的形態與色澤,她賽前查閱大量芭樂圖片;制作中,最具挑戰的是還原芭樂切開后的果肉紋理,“光是調試天然色素比例、把控制作溫度,就嘗試了十多次。”
“無論是中式烹調還是中式面點,本屆大賽作品都展現出極高的專業水準。”裁判代表盧炳書在賽事總結中高度評價,大部分選手發揮穩定,不僅展現了惠州粵菜師傅的精湛技藝,更以“傳承與創新并舉”的表現,推動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的深度融合。大賽涌現的諸多創新成果,既彰顯了惠州粵菜從業者的扎實功底,也為地方烹飪技藝傳承與餐飲行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賽事最終評選出一、二、三等獎,成績優異的職工選手被授予“惠州市技術能手”稱號,同時可獲頒高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符合條件者更可晉升技師等級。
美食和文旅深度融合
9月30日,國慶美食嘉年華啟幕,讓墨園村的熱鬧氛圍再上一個臺階。現場不僅集中展示“粵菜師傅”廚藝大賽的獲獎作品,更精心打造七桌特色宴席——東坡家宴、東江非遺客家宴、梅菜宴、海鮮盛宴、龍門宴、芙蓉宴、橫瀝本地風味宴。每一桌宴席都承載著惠州的飲食文化記憶與地域特色,讓市民游客直觀感受“惠州味道”的豐富內涵與文化底蘊。
活動設置特色美食展區、非遺展示區與手信文創區三大板塊:特色美食展區匯聚本地風味小吃與創意美食,滿足游客味蕾需求;非遺展示區與手信文創區里,傳統手工藝與文化創意產品相映成趣,讓游客在品美食的同時,沉浸式體驗惠州非遺文化與民俗風情。現場市民游客穿梭其間,或駐足觀賞、或品嘗美食、或選購文創。
此次活動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惠城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活動采用“技能競賽+美食體驗”的創新模式,既為“粵菜師傅”搭建了技藝交流、風采展示的平臺,也通過挖掘本土烹飪人才、推廣特色美食,推動美食、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讓粵菜文化成為連接城鄉、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紐帶。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繼續緊緊圍繞“百千萬工程”要求,深化“粵菜師傅”工程建設,一方面持續完善技能培訓與競賽體系,培育更多優秀粵菜人才;另一方面推動惠州美食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以技能賦能鄉村振興,以文化助力高質量發展,讓粵菜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更大光彩。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實習生張薈婷 通訊員徐美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