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夯實廣東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廣東在集聚現代產業人才、厚植科創項目生態,優化人才服務保障環境等方面持續打出政策組合拳,廣納天下英才、匯聚眾智眾力。
先進產業發展前景優。廣東是國內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的主要集聚區之一,2024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2200億元、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工業機器人產量達24.68萬臺(套)、占全國44%。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在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優質企業、打造應用場景等方面持續發力,特別是支持企業引進培育一批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技術問題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廣州市黃埔區對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領域的優質企業給予緊缺骨干人才獎勵名額,按照個人從其所在企業獲得年度工資薪金分檔獎勵,每人最高20萬元。深圳市對人工智能領域頂尖人才,提供事業平臺、科研經費、團隊支持和生活保障一攬子“政策包”支持,并鼓勵人工智能留學人才在深創業,擇優給予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資助。
科創項目資金支持足。堅持以科技創新需求為牽引,健全科技創新人才和團隊培養引進機制,以優越的科創項目成長環境吸引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廣州市對入選創新創業團隊的項目,最高補助1000萬元。深圳市對入選高層次人才的團隊最高補助1000萬元,對入選杰出人才培養對象的,最高補助2000萬元工作經費。惠州市對入選科技創新團隊、科技創業團隊的項目,按五檔分別給予200-1000萬元項目資助經費。東莞市對獲得國家級或大灣區創新創業大賽前三等次落地東莞的創業項目,最高給予1000萬元的創投支持;對獲得前三等次且來東莞創業的團隊,最高給予100萬元資金獎勵。
博士后培育平臺支撐強。聚焦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搭建1185家學科專業齊全、行業分布廣泛的優質博士后平臺,其中依托企業設立的達697家,并形成涵蓋建站資助、進站資助、配套資助、學術交流資助、出站資助、獎勵資助和入戶等扶持措施的博士后服務保障體系,為博士后人才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華南理工大學博士后綜合年薪最高57萬元,出站成果突出的,可獲得額外獎勵,在站滿18個月或出站1年內可按學校規定參評博士后副研究員。鵬城實驗室推出在站3-6年的“鵬城博士后”培養項目,綜合年薪可達65萬元,博士后投身前沿課題項目研究,使用最先進的實驗設施,同時接受院士等頂尖科學家的悉心指導。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博士后享受重大任務支持和職業發展、學術交流、職稱評定、出站留用綠色通道等一攬子特殊政策。
拔尖人才保障力度大。聚焦現代產業發展需求,大力支持企業吸納創新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和培育一批支撐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高水平產業人才。廣州市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核心技術人員屬地保障其住房、就醫等事項。深圳市對高層次人才,3年最高給予180萬元獎勵。佛山市對領軍人才和青年儲備人才依層次不同,給予60萬至1000萬元不等扶持。
青年群體成長服務好。堅持圍繞青年就業創業所需,打造多元服務平臺,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為青年人才安居樂業提供有力保障。以大灣區(廣東)人才港為牽引,發揮56家留創園、967個人才驛站以及在港澳地區的國際人才驛站功能,為人才提供“一站式”暖心服務。實施人才優粵卡政策2.0版,提供17項便利服務,目前已發卡超3500張。擁有622家創業孵化基地和84家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可向入駐企業提供補貼申領、創業培訓、項目展示、投融資對接等“一站式”創業服務,不少基地實現“拎包入駐、一鍵即享”。與此同時,廣州、深圳、珠海、梅州、惠州、東莞等地紛紛為前來求職、實習、就業創業的應屆高校畢業生提供免費房源、保障性租賃住房、購房補貼、落戶補助等支持。
粵聚英才,粵見未來。廣東“視人才為珍寶”,用真心誠意招引人才,用事業平臺留住人才,熱忱歡迎廣大優秀學子、有志青年涌入廣東這片改革熱土,在奮斗中實現人生夢、見證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