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某學校一張與“秋假”安排相關的截圖,引起家長關注。部分家長也在詢問學校:放不放“秋假”,怎么放“秋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了解到,目前廣州市有學校正在探索放不放、怎么放“秋假”和“春假”。
廣州有學校計劃放“春秋假”
教育部門:“放不放”不能“一刀切”
各區、各學段因地制宜進行探索
近日,有家長向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透露,其孩子就讀的廣州市某小學,在家長會上就學校計劃中的“秋游加項目式學習”方案,向家長征詢意見。
據介紹,該小學計劃推出為期5天的綜合實踐活動,將傳統秋游與項目式學習結合,讓學生在戶外場景中完成探究任務。家長也可根據學生和家庭的需求和情況,自主安排5天假期,但要配合學校履行相關手續。通過家長會向家長詳細說明活動設想后,目前該校在廣泛收集意見、建議,具體實施方案仍在進一步完善中。
對于為期5天的“秋游加項目式學習”,家長認為,這相當于放“秋假”。
關于春秋假安排方面的政策,據悉,目前廣州市教育局在《2025-2026學年廣州市義務教育學校校歷》中明確“鼓勵有條件的區結合實際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相關安排請于當學期開學前報市教育局備案”。截至目前,廣州市教育局暫未收到區或學校的報備。
對于鼓勵中小學放春秋假的具體規定,廣州市教育局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廣州市對于中小學設置春秋假持審慎和開放的態度。目前,廣州市并未在全市層面統一強制或廣泛推行春秋假制度,也未明確表示鼓勵或反對,而是強調不搞“一刀切”,支持各區、各學段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進行探索。
對于家長關心的監護安排、收費管理等問題,廣州市教育局也指出,“春秋假的設置不僅僅是調整校歷那么簡單,它還涉及多方面社會因素的協同配合。例如,家長的監護安排、我國現行的勞動休假制度、家校共育的理念落實以及更廣泛的社會支持環境等,都需要綜合考量。我們理解,學校在考慮實施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諸如校外活動收費管理、學生假期安全保障等具體問題。對于這些實際問題,我們將密切關注各方面的探索情況,積極研究,并在必要時推動出臺相應的配套指引或措施,確保任何假期安排都安全、有序、有益于學生成長。”
學校:“怎么放”不能“一刀切”
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多種選擇
今年3月26日,廣州市玉巖中學310名初一學生迎來為期5天的“春假”(包括周末兩天)。在學校組織下,同學們前往中山、珠海兩地,開展為期3天2晚的研學實踐活動。此舉讓玉巖中學成為廣州市公辦中學中首個試行“春假”的學校。當時,校方考慮到暫時缺乏組織大型研學活動的經驗,因此先在初一嘗試開展,并計劃到下學期再在其他非畢業年級開展。
據了解,目前該校正在制定“秋假”計劃,可能于今年11月中下旬開展,為期5天(包括周末2天)。在學校的計劃中,此次不只局限于初一年級,初二、初三、高一、高二等年級的學生也將放“秋假”。
此次秋假將與此前的春假類似,學校將設計多條秋假研學路線,供各個年級的學生選擇。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只要學生向學校提交申請和佐證材料,就可獲得學校對此次秋假研學活動的補貼。
拒絕“一刀切”,尊重學生多元選擇,是該校實行“春秋假”的原則之一。除了學校組織的秋假研學活動以外,學生和家長也可自行選擇、安排秋假的假期內容,比如家庭出游、體驗職業生涯活動、體驗鄉村農耕生活等。如果學生和家長不選擇這些安排,學生也可在校自習,學校將提供食宿,并安排專人負責。
據介紹,玉巖中學已把“春秋假”定為學校的品牌活動。該校將把春秋假打造為固定的校園大型活動,并納入學校整體管理。學校將逐步落實春秋假的實施計劃,將春秋假作為學校的育人項目進行策劃,力求讓每個春秋假都成為具有意義的“行走的課堂”。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謝澤楷、林欣潼、魏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