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從“單向輸出”到“雙向賦能”
惠城與黔西南州冊亨縣全面深化產業、勞務、消費及教育醫療協作
在貴州省黔西南州冊亨縣冗渡鎮壇坪村,壩區種植的750畝蔬菜生機勃勃。這個以甜菜心種植為主的蔬菜基地,每天產量8噸左右,大部分賣到廣東、香港,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得益于東西部協作的持續深化,冊亨縣產業發展尤其是農業產業呈現蓬勃生機,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日前,惠城區委書記曹洪彬率代表團到冊亨縣開展東西部協作互訪對接,參加東西部協作聯席會議,進一步增進兩地友誼、拓寬交流領域,推動兩地協作邁上新臺階。據悉,自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工作開展以來,惠城攜手冊亨,把“冊亨所需”與“惠城所能”相結合,全面深化產業、勞務、消費及教育醫療“組團式”幫扶,扎實推進各項協作任務落實落地。尤其今年以來,兩地職能部門、學校、醫院、企業等對接交流40余次,各領域協作從“單向輸出”到“雙向賦能”,不斷深化拓展。
產業協作
共建惠冊產業園,發展種養產業
冊亨縣高洛街道羊場村荔枝種植戶陸仕杰家有一片50余畝的荔枝園,種植于上世紀80年代。由于品種老化,生產的荔枝核大肉少,市場行情非常不好。在來自惠城的“新農人”吳宇輝等技術專家的幫助下,他對自家荔枝進行了“高接換種”,嫁接了從惠州引入的優質品種掛綠、玉綠,今年荔枝產量和品質得到顯著提升。
產業是激活鄉村振興的“引擎”。為深化產業協作,廣東省粵黔協作工作隊黔西南工作組冊亨小組(以下簡稱“惠城駐冊亨工作小組”)結合冊亨當地資源優勢,持續打造惠冊生態油茶科技共建產業園,2025年爭取東西部協作項目資金5413萬元,圍繞蛋雞、中藥材、蔬菜等種養產業發展方向,重點謀劃推進東西部協作產業項目。
聚焦冊亨縣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定位,惠城駐冊亨工作小組每年積極向上爭取協作資金,并將其中60%以上用于產業發展,助推35萬畝油茶特色產業鞏固發展、3000余畝蔬菜產業集群發展成效顯著、百萬羽蛋雞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支持惠城“新農人”吳宇輝赴冊亨投資,帶動惠冊兩地荔枝跨越千里“聯姻”,將“美荔傳說”品牌打得更加響亮。
在招商引資方面,積極推進惠冊共建產業園建設,圍繞荔枝、肉鴿等種養產業發展方向,精準對接引種移栽優質品種荔枝樹,組織冊亨肉鴿考察團赴粵考察對接,同時推薦肉鴿產業鏈企業赴冊亨投資考察等,助力冊亨重點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場潛力的未來產業。
此外,加大消費幫扶力度,以展銷推介、農產品進超市等活動為抓手,組織冊亨企業赴粵參加廣博會等各類展銷活動5場,精準對接供需兩端,推動冊亨農特產品線上線下多向外銷,預計今年內完成消費協作任務超3億元。
勞務協作
人崗對接+暖心補貼打好穩崗就業“組合拳”
“出來打工不僅可以免費坐大巴車到企業,還可以申請補貼,這些福利很貼心。”今年2月底,羅文武和妻子從冊亨縣冗渡鎮來到惠城區水口街道的一家企業務工,對待遇頗為滿意,“包吃包住,每個月有五六千元,我倆一個月就能掙1萬元,挺好的。”
近年來,惠城區與冊亨縣抓住東西部協作機遇,把勞務協作作為促進群眾穩定增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手段,通過舉辦專場招聘會、開通“返崗直通車”、設立勞務協作工作站、出臺定向就業激勵措施等,為惠冊兩地企業和務工人員搭建優質高效對接平臺、提供暖心精準就業服務,全方位、深層次地推進東西部勞務協作。
冊亨縣冗渡鎮壇坪村壩區合作社組織群眾采收蔬菜。
在惠城駐冊亨工作小組的對接推動下,今年春節過后的就業返崗高峰期,為1000余名冊亨來惠返崗務工人員安排“返崗直通車”或一次性交通補助,舉辦20余場線上線下招聘會,推動“人崗”精準對接。特別是依托駐惠城高新區勞務協作站,與20多家園區企業開展勞務合作,協同惠冊兩地相關部門打好穩崗就業“組合拳”。此外,開展勞務協作培訓班20期培訓965人次,并實施專項關懷舉措,對冊亨籍脫貧人口到惠城企業務工實現穩崗就業的,經審核通過可額外申請4000元補貼。
在社會幫扶方面,積極爭取惠城企業開展社會捐贈,重點傾斜民生領域,專門設立專項教育基金,對安置區學校、在惠冊亨籍務工人員子女發放定額獎學助學金。牽線搭橋冊亨國企在惠發展“飛地經濟”,今年初協調推動冊亨“布依酸啾啾”火鍋(惠州店)落戶江北中海廣場,標志著兩地以美食為紐帶的文旅協作更進一步。
教育協作
“組團式”幫扶注入新思維新能量
6月25日,貴州省高考成績放榜,冊亨縣民族中學校園內一片歡騰:2025屆高考本科上線人數及上線率較3年前明顯提升,幫扶成效實現質的飛躍。不僅如此,縣民族中學成功創建省級示范性高中并順利通過復評。
自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啟動以來,兩地持續深化教育協作,冊亨36所學校與惠城學校高質量結對。惠城區以“組團式”人才教育幫扶為抓手,通過開展示范校建設、師資培訓、中職學生聯合培養、中小學結對等方面幫扶協作,推動兩地教育系統建立更加緊密的對口幫扶協作機制,以山海共育澆灌向陽花開,助推冊亨教育高質量發展。
通過實施教育“組團式”幫扶,惠州市華羅庚中學、惠州中學等校骨干教師跨越山海,與興義市第一中學教育支援、組團扶親,為冊亨縣民族中學帶來“新苗、青藍、種子、惠冊”四項教師專業發展工程,注入新思維和新能量。幫扶團隊圍繞教學質量、教師能力、管理體制和校園環境等核心領域積極開展工作,有效促進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課堂教學質量顯著提升。
“接下來,我們將積極與惠城優質學校加強聯系與合作,通過跟崗學習、外出交流等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持續推動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冊亨縣民族中學校長、惠州市華羅庚中學原黨委專職副書記周振根說。
在兩地協作推動下,冊亨縣職校新校區建成在即,今年與惠城職校聯合開設“惠冊班”,優化兩地“訂單班”“冠名班”聯合培育機制。惠城區還持續組團選派惠城骨干中小學教師派駐者樓中學、高洛一小支教,用心澆灌一棵棵“小青苗”在冊亨大地茁壯成長。
醫療協作
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作為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第三批“組團式”幫扶醫療隊隊長,溫一奇帶領4名醫療骨干進駐冊亨縣人民醫院。到任僅兩周,他便為一位深度昏迷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主刀開顱手術。術后,經過ICU與神經外科病區的協同攻堅、精心照護,患者最終康復。
千里“醫”線牽,共筑健康夢。自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啟動以來,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惠州三院”)“組團式”幫扶冊亨縣人民醫院。冊亨縣人民醫院在惠州三院幫扶醫療隊的共同努力下,推廣醫療新項目、新技術95項,開創“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等多項高難度手術先例,助推醫院“五大中心”創建,設施建設和醫療水平不斷提升。幫扶團隊在開展新技術提升醫院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還通過手術帶教、教學查房、病例討論等多種形式,著力為冊亨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惠城區與冊亨縣持續深化醫療協作。4年來,惠城區以“組團式”人才醫療幫扶為抓手,先后派出60名專業技術人員到冊亨縣,通過開展“傳幫帶”實施新技術、共建優勢學科,優化經營管理、送醫送藥下鄉等舉措,助推冊亨縣人民醫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更有“醫”靠。
冊亨縣在開展東西部協作中實施錦繡,計劃推動婦女就業創業。本組圖片 惠城駐冊亨工作小組供圖
同時,惠城選派的醫療專家通過開展短中長期駐點幫扶,深入鄉鎮衛生院開展業務培訓,創新建立慢性病管理數據庫和創傷患者隨訪機制等,助力提升冊亨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并有針對性地開展醫療救助公益活動,讓冊亨群眾享受到更多健康福利。
從產業共建到人才共育,從消費幫扶到勞務協作,惠城區與冊亨縣正以更緊密的協作、更務實的舉措,持續深化東西部協作內涵,共繪惠冊協作新圖景,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惠州日報記者彭紅霞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