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零的突破!惠州企業拿下中國質量獎
TCL科技成為廣東唯一獲得第五屆中國質量獎的企業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劉煒煒 通訊員惠市監
9月16日,第六屆中國質量大會在南京開幕,會上揭曉了第五屆中國質量獎的評選結果。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榮獲第五屆中國質量獎,成為廣東在本屆中國質量獎評選中唯一獲獎企業,實現了惠州在中國質量獎領域“零的突破”。這不僅為區域質量品牌建設增添了一枚金燦燦的“質量勛章”,也為全國制造業企業樹立了以質量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標桿。
TCL科技收獲的這份榮譽,既是惠州市近年來持續深化質量提升行動的重要成果,也是“惠州制造”在高質量發展攻堅道路上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惠州緊緊圍繞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目標,以質量強市建設為核心抓手,全面持續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引導企業實施以質量為基礎的品牌戰略。在系列政策激勵與服務支撐下,惠州各行各業正不斷迎來質量變革與效率提升,質量強市建設成效顯著,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TCL液晶產業園生產線。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引導和激勵企業導入先進質量管理模式
質量發展是強國之基、立業之本和轉型之要。中國質量獎于2012年由中央批準設立,旨在推廣科學的質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促進質量管理創新,傳播先進質量理念,激勵引導全社會不斷提升質量,推動建設質量強國。
中國質量獎共設置“中國質量獎”和“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兩個獎項,主要表彰在質量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領域取得重大創新成就的組織和為推進質量管理理論、方法和措施創新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第五屆中國質量獎共有10個組織獲得中國質量獎,78家組織、6名個人獲得第五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TCL科技以“極致、領先、協同”的質量管理模式榮獲第五屆中國質量獎。
“極致是領先的路徑,領先是發展的目標,協同是整個產業鏈質量提升的推手。”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表示,通過極致運營、創新、管理,實現效率、產品、生態的領先,在全產業鏈多層面協同,驅動企業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獲得中國質量獎,是國家對TCL科技多年來堅持高科技、重資產、長周期發展路徑的充分肯定。”TCL科技集團首席運營官、首席質量官王成表示,TCL科技積極向上游產業拓展,逐步布局半導體顯示、新能源光伏與半導體材料等高新領域,現已發展成為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泛半導體科技制造產業集團,有力支撐了“中國屏”“中國光”和“中國芯”的發展壯大。
近年來,TCL科技不斷加強質量基礎設施投入,目前已建成80個質量實驗室,其中7個獲得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其半導體材料實驗室更是國內硅片領域首家獲CNAS認可的實驗室。
“極致、領先、協同”的質量管理模式有效加速了技術成果轉化,持續提升企業創新活力與核心競爭力。例如在量子點電致發光領域,TCL科技專利申請量達到2913項,位列全球第二。憑借卓越的質量管理與技術積累,目前TCL科技已在多個細分領域實現全球領先:TCL華星電競顯示屏及LTPS筆電、LTPS平板產品市占率全球第一,TCL中環光伏硅片市占率全球第一。
“此次TCL科技榮獲第五屆中國質量獎,標志著惠州市已形成國家、省、市三級政府質量獎企業的梯次培育體系。”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TCL王牌、TCL科技、德賽西威先后獲得廣東省政府質量獎及提名獎,億緯鋰能等5家企業獲得第一屆惠州市政府質量獎。今年7月,第八屆廣東省政府質量獎及提名獎獲獎建議名單公示,德賽西威入圍質量獎建議名單,億緯鋰能則入圍提名獎建議名單。
接下來,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不斷完善國家、省、市三級政府質量獎企業的梯次培育體系,引導和激勵廣大企業導入先進的質量管理模式,通過優秀標桿企業分享和推廣質量管理成果經驗,激發惠州廣大企業質量提升的積極性。
打造“標準引領+質量支撐”的“惠州制造”產品
“在多年實踐中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質量基礎過硬,才能在國際市場上和對手一競高下。”王成表示,“極致、領先、協同”質量管理模式中的“協同”,意味著TCL科技不僅自身要嚴把產品質量關,更需發揮產業鏈鏈主作用,帶動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提升質量管理水平,營造重視質量、崇尚創新的產業生態。
目前,TCL科技質量管理模式已推廣至生態鏈內2000余家企業,有效賦能并助力跨行業、跨領域的產業升級,覆蓋超過20個細分產業和50余家大型科技制造企業。通過推動客戶協同、產業鏈協同和環境協同,TCL以“協同”為抓手,促進產業鏈上下游高質量發展,引領行業變革與產業升級。
標準決定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近年來,惠州堅持以國際、國內先進標準為標桿,引導企業實施先進標準、追求卓越質量、強化技術創新、建設企業品牌、推行優質服務,打造一批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惠州制造”產品。圍繞“2+1”現代產業集群布局,重點推動新型儲能、綠色石化、LED照明等產業鏈的質量協同提升。
日前,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40條重點舉措,在強化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方面,提出實施質量提升行動、開展質量標桿培育、推動企業設立首席質量官,提供精準質量技術幫扶,深化推進“粵質貸”質量融資增信服務,以“質量+金融”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支持企業參與制定國際、國家和“灣區”標準等具體措施。“十四五”以來,惠州市已有9類產品的執行標準“領跑”全國并通過認證,參與制定國際標準97項,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337項、行業標準89項,參與制定“灣區標準”33項,居全省前列。通過標準的引領和規范,推動“惠州制造”產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惠州大力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布局大亞灣開發區石化、仲愷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惠東縣現代輕工紡織產品和惠城區江北質檢等四個檢測基地,通過有機融合計量、標準、認證、檢驗檢測等質量管理要素資源,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高質量技術支撐,也為“惠州制造”整體質量升級和品牌建設奠定堅實基礎。